煙草在線據參考消息網報道 外媒稱,英美等西方國家的煙民人口直線萎縮,但是英美等西方大煙草公司的利潤有增無減。誰在為洋煙燒錢?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10日以《中國煙民 洋煙的明日救星?》為題報道稱,6月,北京市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此前,聽到不少懷疑論,認為執行有難度,雷聲大雨點小。但據浮光掠影、缺乏科學基礎的觀察,公共場所,凡有屋頂的場合,還真沒看到叼著煙卷招搖過市的。
但是,報道稱,有兩次例外。一次是在火車站的廁所里,一個“大蓋帽”在抽煙,而且就站在“嚴禁吸煙”的大紅標語下。
另一次是在酒店大堂。一個中年漢子晃著膀子進到大堂,嘴里叼著煙,而且在冒煙。
報道稱,北京,無論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地位,還是與國際接軌的現代都市,做出這樣的禁煙舉措,是值得肯定和贊賞的,盡管執行中可能會遇到阻力挫折。
實際上,這也是國際大氣候下的必然。
拿英國為例。過去20年間,英國出臺了一系列限制吸煙的措施,一個比一個嚴厲。每次出臺新的禁煙法規,總有人稱“過于嚴厲”、缺乏可行性。但一次次的結果是令行禁止,驗證了一句老話,“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報道稱,國際知名品牌卷煙的華麗包裝,從揚鞭躍馬的牛仔到揚帆遠航的靚仔,一夜間換成了“吸煙可以致死”的當頭棒喝。
接下來,硬邦邦的警告語還不夠,還要配上爛心爛肺爛口腔的令人作嘔的照片。對了,就是要起到“令人作嘔”的效果。
再接下來,一道法令,商店里銷售卷煙的櫥柜必須遮擋起來,讓顧客看不到卷煙。眼不見心不煩嘛。
剛剛出臺的新法將禁止煙草商在卷煙盒上打自己的品牌,只能賣“白牌”煙。世界上目前只有澳大利亞有同樣的法規。
煙民呢?能吞云吐霧的空間日漸萎縮,早已成了“過街鼠”。“過街鼠”可能還值得慶幸呢。倫敦市長約翰遜正在考慮在公園、廣場、街道等公眾聚集的室外場合禁止吸煙。政府也在考慮出臺在家用轎車中禁煙的新法律。
報道稱,禁煙運動的效果是明顯的。英國煙民人口直線下降。英國成年人吸煙者比例從1999年的27.4%,下降到去年的18.8%。
歐美發達國家中,煙民人口也普遍萎縮。比如,同期對比,美國的成人煙民比例從24.1%下降到了17.4%。
報道稱,但是,西方大煙草公司的利潤非但沒有因發達國家的煙民人口減少而萎縮,反而在增加。匪夷所思?
一點也不奇怪。早在20年前,西方煙草巨頭已經悄然開始了一場從“飽和市場”向“新興市場”的戰略轉移。
隨著90年代末東歐共產集團的崩潰,“洋煙”也隨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東歐前共產國家。東歐國家的煙民與總人口之比世界第一,著實給“洋煙”燒足了錢。
到本世紀初,東歐市場也“飽和”了。西方煙草巨頭又把目光轉向非洲。它們靠大量補貼低價進入,等站穩腳跟,煙民習慣了抽“洋煙”,再取消補貼提價盈利。
報道稱,“洋煙”商眼里最新最大的市場,在中國。這個地球上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中國市場是西方煙草公司覬覦已久的“肥肉”。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大幅降低卷煙進口關稅,“洋煙”商們曾摩拳擦掌要登陸搶灘。中國國內煙草工業則一片“狼來了”的驚呼。
然而,過去10年中,西方煙草巨頭發現,這塊“肥肉”好看,吃起來卻像是啃骨頭。
報道稱,“洋煙”并沒有淹沒中國市場,不是“洋煙”對中國煙民沒有吸引力,而是煙草在中國是專賣,受國家嚴格控制。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也把煙草明確列入了進出口產品管理目錄,納入法定許可證、法定商品檢驗等管理范疇,且進口配額。
但是,決定市場的終究是需求。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開放之初,“先富起來的”人中,抽煙者必抽“洋煙”。今天,這些人或許已經意識到吸煙對健康的危害而戒煙,或抽膩了“洋煙”又改回抽“國煙”,就像吃膩了鮑魚改吃白菜豆腐一樣。
報道稱,中國社會正在產生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更多的中國人還沒達到“吃鮑魚”的程度,而是剛剛開始“吃大蝦”。“洋煙”對步入小康的中國煙民的吸引力仍是巨大的,因而“洋煙”在中國的潛在市場也是巨大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