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與孩子們一起玩游戲。賀躍翔 攝
黔西縣林泉鎮楊柳村的村民在貴州中煙援建的村衛生室治療。謝廣榮 攝
貴州中煙志愿者與晴隆縣沙子鎮青龍教學點孩子們做游戲。吳春華 攝
貴州中煙參與援建的烏蒙山學校。謝廣榮 攝
貴州中煙援建的六曲河鎮農產品交易市場正在加緊建設。謝廣榮 攝
煙草在線據《貴州日報》報道 隆冬臘月,貴州省晴隆縣沙子鎮文豐村的8條通組油路吹響開工號角,當地村民喜出望外,奔走相告,因為要不了半年,文豐村就將擁有10條通組公路,3000多個村民百姓的出行將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同樣是數九寒天的烏蒙山間,赫章縣六曲河鎮的金葉大道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這條道路建好后將成為連接老城區與新城區的交通動脈。未來,新老城區的各類資源流動更快,小城鎮經濟釋放的活力更足。
無論是文豐村的修路致富,還是六曲河鎮的日新月異,其背后都有“一雙手”在默默支撐,有力而持久。這雙手來自于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飲水思源和義不容辭。
修路,只是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肩負起助力該省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一個縮影。回眸“十二五”,貴州中煙為該省加快脫貧注入的是一種力量和一份擔當。
用心用情用力行,在全國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貴州中煙多次伸出幫扶的雙手、多地播撒愛心的種子,使得舊貌逐漸換了新顏,希望慢慢變成現實。
五年間,貴州中煙通過積極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推進扶貧濟困工程回饋社會,有力地促進了該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樹立起“敢負責任、勇于擔當”的企業社會形象,為在2020年該省要與全國一道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整縣幫扶 幫到實處
2015年5月13日,省委、省政府在黔西南自治州晴隆縣召開扶貧開發重點縣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會上明確12家大型國有企業結對幫扶12個貧困縣,其中貴州中煙結對幫扶黔西南州晴隆縣,確保到2019年該縣全縣脫貧。
目標已定,貴州中煙立刻“動”起來。
地處云貴高原中段的晴隆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農業縣。山多地少,山高谷深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晴隆縣雖常年雨量豐沛,但受地質結構影響,難以蓄水,人畜飲水長期依靠小水池、小水窖,生活條件艱苦,經濟來源十分有限,仍有大量村民處于溫飽線上,離脫貧奔小康還有較大距離。
為深入了解縣情,找到貧困的根源,去年7月1日,貴州中煙黨組書記、總經理白云峰帶隊深入沙子鎮文豐村調研。在文豐村第十二村民組,一行人發現這里的工程性缺水為該村最嚴重,同時當地40歲以下青壯年基本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對口幫扶晴隆縣扶貧攻堅目標,時間緊、任務重。要確保幫扶效果,重在真幫實促,求實效,一是要了解需求,實施精準扶貧,二是要開展產業扶貧,給力‘造血’幫扶。”貴州中煙高度重視結對幫扶晴隆縣,之后又多次組織調研組前往村民組和農民家中實地調研,了解情況,以便“對癥下藥”。
經與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反復溝通,貴州中煙制定了2015年幫扶晴隆縣的“6 1”計劃,把幫扶沙子鎮文豐村作為整鎮脫貧的切入點和試點來強力攻堅,并以整鎮幫扶經驗為基礎,快速推進晴隆整縣脫貧工作。
細讀“6 1”計劃,貴州中煙整縣幫扶的思路清晰呈現:“6”就是在晴隆縣選擇6個村點,每個村點每年投入200萬元,實施煙草扶貧新村建設;“1”就是啟動貴州中煙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力爭通過5年時間,把沙子鎮文豐村打造為全縣美麗鄉村示范點,帶動晴隆縣的整體減貧脫困事業。
藍圖已描繪,關鍵看怎么干。貴州中煙始終堅信,幫扶不僅靠“輸血”更要增強“造血”功能。
基于晴隆縣的地理、氣候環境及人文、市場等條件的約束,煙草產業仍然是拉動當地脫貧致富最有力的一條路子。針對這一情況,貴州中煙整合技術研發、煙葉種植等技術力量三次深入晴隆縣,全面分析評估烤煙生產現狀,并投入煙草扶貧資金,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著力提高煙草種植水平,積極助推晴隆縣煙草扶貧新村建設。
為打好村民生產基礎,貴州中煙在2015年投入資金900萬元,專項用于沙子鎮文豐村基礎設施建設。該村10條通組路的硬化建設就在其中,預計今年5月全部完工。屆時,這些通村通組路與密如蛛網的縣鄉道路、國省干線形成路網,將大大改善當地產業發展和村民出行的道路基礎。
沙子鎮黨委書記羅國梁說,今后文豐村將依托新修的10條公路,沿途規劃種植果樹花卉和經濟林植被,讓這些公路不僅發揮民生路的效用,更要成為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產業路、幸福路。
為解決沙子鎮文豐村荒地、青龍、大樹等三個村民組人畜飲水困難,貴州中煙“對癥下藥”,對沙子鎮文豐村水資源鑿井開發進行可行性論證。為切實開出一張解決用水難的“良方”,貴州中煙多措并舉,在不具備成井的情況下還將申報引水工程。
在全面推進落實“6 1”計劃基礎上,貴州中煙還會同晴隆縣編制《幫扶工作五年規劃》,盡心竭力做好對晴隆縣的幫扶工作,確保到2020年,每年投入晴隆的幫扶資金不少于1200萬元。
志愿幫扶 用心用情
“貴州中煙的幫扶,不僅帶著任務來,更是帶著感情來。”晴隆縣扶貧辦主任舒展感慨,貴州中煙的結對幫扶力大面廣,不僅幫到了點上,還幫進了心里。
去年10月15日,一支由700多名貴州中煙職工自愿組成愛心志愿隊伍隊正式成立,而后他們不僅對晴隆縣的貧困學生捐錢捐物,還堅持身體力行幫助他們。
貴州中煙志愿者服務隊從發起到成立,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好幾百人遞交了申請書。未來5年,志愿隊的每一個人將通過實際行動,對“負責任”三個字進行更廣闊的詮釋,不僅對工作“負責任”,更是對社會、對群眾“負責任”。
涓涓流水,匯成大海。這支愛心志愿隊把精準扶貧和精神扶貧作為工作重點,組織一對一、多對一幫扶。針對家境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結成3-5年的幫扶計劃;傳授知識與技能,提升扶貧點農民綜合素質;組織支教活動,為扶貧點孩子教育做力所能及的智力幫扶。
去年12月18日,貴州中煙志愿隊帶著價值16600多元的學習、生活用品等,赴晴隆縣沙子鎮文豐村青龍教學點,以55名孩子為幫扶對象,開展以“一個游戲、一場電影,陪你過個溫暖的冬天”為主題的留守兒童助學幫扶活動。
“我們去了之后要特別注意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2015年12月17日去往文豐村青龍組教學點的路上,志愿者們相互提醒著,要從精神上幫助他們、關愛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健康快樂的心態,自信自強的品質。
多年來,貴州中煙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部署,努力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9月至2015年底,貴州中煙參與扶貧幫困人數達1.6萬人次,先后選派25名優秀干部下基層駐點幫扶,受益農民群眾約54萬人,累積扶貧幫困資金總額約3.5億元。
無論從企業行為,還是廣大干部職工愛心行為,貴州中煙都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貴是一種態度”的企業精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
其實,貴州中煙的志愿幫扶活動早已多地開花,各基層單位多次自發組織職工對當地的貧困學校、困難職工、孤寡老人等進行慰問,關愛和幫助弱勢群體,企業愛心文化初顯。
邁入“十三五”,貴州中煙志愿者擔當起更重要的使命,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讓鄉親們開拓思路、解放思想,學習各項技能,從精神上與新時代接軌,更加自信、自覺地投入到脫貧的道路上,讓貴州落后山區的留守兒童和老人體會到社會給予的關愛。
“貴州中煙志愿者服務隊的成立為在黔央企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翻開了新的篇章。”省志愿服務聯合會副秘書長、省志愿者行為指導中心主任鄧守成說。
城鎮幫扶 開花結果
“以前提到六曲河鎮,大家都會調侃那里有兩條‘稀大街’。因為出門腳踩下地,鞋子褲腳全是稀泥。”赫章縣六曲河鎮村民賴景屏回憶到。
2011年,賴景屏回到家鄉,辦起了防盜門生產廠。之后的幾年間,家鄉的面貌反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他把防盜門廠搬到了鎮上新建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廠房面積擴大了近三倍,門口就有一條平整寬敞的馬路,方便貨物運輸。
賴景屏沒有后悔當初回鄉創業,在他眼里,六曲河小鎮開始有了城市的“味道”,他的生意也會越做越好。
1月中旬,當我們第一次來到六曲河鎮時,同樣被眼前小鎮的“顏值”所驚到。寬闊整潔的路面,設計新穎的路燈,靚麗的綠化工程,新建的樓房林立,配置齊全的基礎設施,濃郁的現代小城鎮氣息撲面而來。
翻開六曲河小城鎮建設的歷史,2012年無疑是一次重要轉折點。當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見》,旨在把小城鎮培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載體,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