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烤煙移栽的時節,在廣西河池市南丹縣八圩瑤族鄉400畝集中連片的煙田里,聚集了深耕機、起壟機、覆膜機、打孔機等各式各樣的機械設備,煙農們正忙著開展烤煙大田移栽。
圖為機械起壟。覃興福 攝
“過去種煙,一到烤煙移栽的時節我們就發愁,整地起壟、蓋膜打孔、移栽煙苗……處處都需要人手,村里家家搶抓節令,工價高不說,還難請到人。”煙農蔡芝成說道,“現在好了,我購置了微耕機、起壟機、培土機、蓋膜機等農機,機械化移栽每天可達8到10畝,效率是人工的好幾倍,不用擔心煙葉移栽不及時的問題了。”
蔡芝成一家五口人,勞動力只有夫妻二人。過去人工種煙,夫妻二人只種自家的幾畝田地,一年到頭也就一兩萬元的收入。土地集中流轉后,夫妻倆從一開始的20畝、30畝、40畝,到如今的70畝,雖說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蔡芝成卻認為種煙越來越輕松了。這都是機械化生產帶來的好處,不但降低了他們的勞動強度,解決了用工多的問題,而且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生產投入。
圖為機械覆膜。覃興福 攝
傳統的烤煙生產模式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用工多、成本高等問題一直是制約煙葉規模化生產的瓶頸。近年來,廣西南丹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高度重視烤煙生產機械化工作,把推進烤煙生產機械化作為實現煙農“減工、降本、增效”目標的有效措施,通過與縣委、政府和當地農機部門協調,積極爭取農機補貼,鼓勵和引導煙農購買烤煙生產所需的各種農機具。
同時,引導合作社整合農機資源,及時為煙農提供機械作業服務,有效降低煙農種煙勞動強度,緩解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矛盾,切實解決煙農“種煙難”的問題,讓煙農輕松種煙。
蔡芝發是一名“鐵桿”煙農,今年種煙80畝,在談到機械化種煙時,他算了一筆賬:“大拖拉機深翻土地,拖拉機效率是人工的20倍、起壟機效率是人工的15倍、覆膜機和培土機效率是人工的10倍,一個生產季節每畝可節約人工成本600到700元。”
圖為機械打孔。吳振華 攝
曾經,蔡芝發只種植了15畝煙葉,他坦言,如今逐年擴大種植規模,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目前,機械化作業基本都立足于自給自足或社會化服務,由農戶自行購機或社會資本購機。
下一步,南丹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將加大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給予合作社一定的補貼,助力合作社購置大型農機,豐富農機種類,成立專業服務隊,為烤煙生產各個環節提供機械化服務,讓煙農享受到價格優惠,減少生產投入,增加煙農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