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貴州黔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加強烤煙產業基本煙田保護的實施意見》,建立煙田保護制度,將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機銜接、一體推進,推動糧、煙、經產業協同發展,夯實烤煙產業發展基礎。
基本煙田是指生態條件適宜、基礎設施完備、土壤耕性良好、煙葉風格特色鮮明的好田好土。
甕安烏江標準化育苗工場
按照這一標準,黔南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的基礎上,劃定了15萬畝基本煙田核心保護區,建立基本煙田數據庫,加強基本煙田配套設施建設,強化基本煙田質量提升,推進基本煙田綠色發展,注重基本煙田監管利用,深化煙區產業融合,緊緊圍繞穩政策、穩煙地、穩煙農,增訂單、增投入、增效益“三穩三增”,探索基本煙田保護的健康路徑,科學解碼制約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樣種煙”三大難題。
黔南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實施1年多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穩煙地 解困“在哪種煙”
又到了烤煙種植大戶忙活的季節。入春以來,翻犁煙地、施底肥、掏溝廂、覆地膜,福泉市陸坪鎮藜山社區羅貝村猴昌坪組種煙大戶文家榮夫妻二人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今年煙地還滿意吧?”
“滿意滿意,土地穩靠了,只要不發生天災,豐收是沒有問題的。”文家榮說,自從去年市里在陸坪鎮劃定5000畝基本煙田保護區后,烤煙可以和其它產業輪作,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理想煙地發愁了。
基本煙田保護區劃定后,解決了在哪里種煙的難題。
2021年,種煙10年的“老司機”文家榮第一次嘗到了種煙“失手”的味道,原因在于找不到合適的煙地輪作。“170畝地連續種了兩三年,導致病蟲害嚴重。要不然,至少能賺40多萬元。雖然沒有虧本,但是白忙活了一年。”
因為種植面積大,很難找到適合的土地輪作種煙,這在各大煙區,已成為烤煙種植大戶最大的煩心事。
而這件煩心事,隨著基本煙田保護區的劃定得到了解決。
煙葉產業是黔南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然而多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多元化步伐加快,產業爭地爭人加劇,部分農業產業直接規劃到核心重點煙區,擠占設施配套、集中連片、產出高效的優質煙田,烤煙種植被迫由壩區向山區轉移、由好地向瘦地轉移,“在哪種煙”問題日益突出。
甕安烏江烤煙產業綜合體里的蠋蝽擴繁基地 李慶紅 攝
2018年12月,省、州相繼出臺關于推動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完善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將基本煙田納入基本農田范疇,實施特殊保護。2021年,省、州又相繼出臺加強烤煙產業基本煙田保護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煙區布局,保護發展核心煙區,穩定鞏固重點煙區,建立基本煙田保護制度,提高煙田綜合保障能力,推動糧煙經產業協同發展,持續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
面積連片,土壤肥力適中,排灌機耕條件配套的優質基本煙田,是保障煙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劃定基本煙田、建立基本煙田保護措施,有助于煙草行業圍繞基本煙田規劃建設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布局烤煙產業,打造千畝村、萬擔鄉、單元區、重點縣等骨干煙區。
事實上,2018年10月18日,甕安縣就率先出臺《關于推動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實行“以煙養煙”激勵政策,整合部門政策資金項目扶持烤煙產業,通過煙地、設施設備、生產技術體系、生產組織方式、生產管理方式、工商合作六大轉型升級舉措,推動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
穩定的煙地,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讓廣大煙農吃下“定心丸”。 李慶紅 攝
甕安的做法,解答了多年來困擾烤煙產業發展的諸多難題,為黔南破解“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樣種煙”三大問題提供了有效范本。
15萬畝基本煙田保護區劃定后,去年,黔南共落實萬擔鄉6個、千畝村31個,同比增加1個和9個,百畝以上相對連片率達到91%,大大降低煙區布局分散和煙區持續轉移風險,推進資源要素集聚,穩定烤煙產業發展基礎。
黔南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堅持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推動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和產業生態化,有效保護煙田土壤宜煙質量,妥善處理好糧煙、林煙及其它作物與煙爭地的矛盾,確保基本煙田不被擠占,基本煙田的配套設施不受損壞。“今年我們將打造2個5萬擔縣,8個萬擔鄉,41個千畝村,基本煙田保護區種煙比例保持在90%以上,新、改建新能源烤房1227間,實現新能源投烤比例達55%以上,完工驗收水源性工程1個。”
煙草援建的貴定新民水庫成為基本煙田保護區重要的水源工程 李慶紅 攝
穩煙農 解困“誰來種煙”
王忠于是長順縣廣順鎮朝擺村村民,也是去年新增的煙農。 “有技術員的精心指導,種的27畝煙長得好,烤得好,達到了黃、亮、軟、香的標準,第一次種煙就取得成功,太開心了。”王忠于說,去年他交售2397公斤煙葉,純收入7.2萬元。
王忠于的成功,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更得益于行業的優質服務。
2022年,全州共落實煙農2497戶,煙農同比增加476戶,增幅23.5%,全省第一,實現了3年來煙農戶數首次正增長,煙農“流失”現象開始出現逆轉。
提高種煙收入,是“穩煙農”的強心劑。 李慶紅 攝
據了解,去年全州煙農收入3.25億元(含補貼),同比增加0.45億,煙農戶均收入13.02萬元。
提高種煙收入,是“穩煙農”的強心劑。
為此,各煙葉產區政府紛紛建立基本煙田保護具體辦法,出臺保持50%煙葉稅返還、執行優化結構補貼上等煙100元/擔、煙農種植保險、基礎設施管護等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重點煙區、新煙區設施的“剛性”投入,及時配套完善服務,不斷補齊煙區“水、路、機、房、棚”等設施設備短板。強化保護區設施配套和技術配套,推進規模化種植,提升畝均產出率。同時,不斷壯大20-50畝“懂技術、會管理、有效益、講誠信”的職業煙農隊伍,探索發展5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等新型種植主體,探索配套山地適宜農機,發揮好“種植在戶、服務在社”的合作社職能,降低生產勞動強度,提升集約化經營效益。
煙葉標準化種植 李慶紅 攝
穩定的煙地,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充分調動起全州各級黨委政府、煙草部門的積極性,讓廣大煙農吃下了穩定增收的“定心丸”。2023年,黔南烤煙收購任務為20.1萬擔,共落實煙農2910戶,煙農戶數較去年增加413戶。
黔南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主要負責人表示,煙草行業將繼續加強技術指導,讓煙農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能,積極爭取資金投入,增強煙農保護煙田的積極性,減少設施閑置、浪費、損毀,利用產業設施優勢開展煙農多元增收,充分發揮煙葉基礎設施的效益最大化,提高煙農種煙積極性。
標準化育苗 李慶紅 攝
轉方式 解困“怎樣種煙”
2022年,黔南“煙+N”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的樣板,當數納入國家煙區綜合體重點建設單元的福泉市5000畝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
該綜合體以烤煙產業為核心,依托“雙公司+雙訂單+雙保險+雙支部”“四雙”模式,建立健全多業發展農村、多業帶動農民、多業促進增收的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通過“煙+糧”“煙+飼”“煙+菜”發展模式,探索煙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設施綜合利用、產業“智慧”管理、產品“智能”營銷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讓當地群眾實現土地流轉穩賺、就近務工好賺、自主發展多賺。
產業融合發展解決了怎樣種煙難題 李慶紅 攝
陸坪工作站站長陳金坤介紹,多元化的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拓寬了老百姓的增收路。今年福泉5000畝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內布局烤煙2100畝,稻漁、大豆玉米、蔬菜、中藥材、飼料等2900畝,烤煙種植進入良性循環。
“當然,綜合體內不是產業的簡單疊加,我們配套建設有現代化烘烤工場、生物質燃料加工廠、產業工人培訓中心、骨干水源工程、田間管網建設、煙區道路改擴建、機耕道、智慧煙區管理平臺等設施,強化產業技術培訓、農業保險推廣、病蟲害防治、平衡施肥、綠色生產、煙蚜繭蜂繁育基地等要素保障。”陳金坤說,目的是實現綠色化發展。
福泉陸坪羊堡烘烤工場
據了解,推動煙與糧、經輪作,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煙葉品質,構建煙糧經和諧共生的種植環境。
以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構建以煙為主、多業組合的“烤煙+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已成為黔南推動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
福泉5000畝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內,烤煙與糧食、經濟作物實現輪作。 肖偉 攝
黔南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分管領導表示,將加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技術應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推動基本煙田綠色生態循環利用,加大基本煙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強化基本煙田日常監督和動態分析,嚴格基本煙田用途管制,確保基本煙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同時,積極探索“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主體+產業工人”的經營模式,推進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促進煙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煙區農民更多分享到產業增值的收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