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田幫助煙農進行合同網簽。朱崇文 攝
谷雨后,徜徉在湖南常德煙區,春風拂過翠綠的煙苗,極目遠眺,漫山連片的煙田,好像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今年,常德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試點全市統籌推進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網簽工作,在確保不誤農時的前提下,嚴格按照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種植合同簽訂應用及行業合同管理相關要求,將全市合同簽訂工作接入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多措并舉,開展暖心服務,規范合同管理,贏得煙農們紛紛點贊。
常德石門縣是山區縣,煙區多分布在山區,交通不便,煙農平均年齡54歲,4月23日,石門縣壺瓶山鎮大京竹村車大爺,這位連續十幾年種煙的“鐵桿”煙農作為試點戶,得到壺瓶山煙葉生產收購站技術員的悉心指導,在煙農手機上搜索“種植者服務”微信小程序進行注冊登錄,經過人臉識別驗證,短短十分鐘內,便利用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與煙草公司完成了2023年23畝的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簽訂工作,成為全縣種植煙葉合同網簽“吃螃蟹”的第一人。
“足不出戶就可以簽訂合同,而今的種煙路,真的是越走越寬、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快捷啦!”談起今年簽合同最大的變化,車大爺打開了話匣子。“我家到鎮上幾十里路,往年都要到煙站簽合同,一來一回就是一整天,現在在手機上就可以簽合同,真是省心省時又省力”。
“如果有煙農不方便或沒有智能手機,我們還會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通過技術員手機上的‘片區管理員’APP,幫助煙農在線簽訂合同。”壺瓶山煙葉生產收購站副站長朱崇文這樣對筆者說道。今年來,常德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結合煙區實際,劃分12個片區、42個網格,以煙葉網格片區為單位,組織全體從煙人員下沉一線,對身體不便或有困難的煙農實行“一對一”上門服務,力所能及為煙農解決遇到的難題,既打通了服務煙農的“最后一公里”,又加快了合同簽訂進度。
“你們合同管理這樣嚴格,還及時進行公示,維護的都是我們這些‘鐵桿煙農’的利益,我們種煙也放心多了。”在合同簽訂現場,來自臨澧縣佘市橋鎮豐登村的煙農老李一邊看著發放的《煙農告知書》,一邊開心地說道。
自開展合同簽訂工作以來,常德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決做到“四個到位”,嚴格規范合同管理。一是培訓到位。組織開展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煙農種植收購合同管理培訓,對新平臺煙農種植收購合同電子簽訂管理進行演示和實操訓練。二是宣傳到位。組織網格技術員走村入戶宣傳行業合同簽訂相關要求及注意事項,發放煙農告知書,營造濃厚氛圍。三是公示到位。以村組為單位對每戶煙農的種植面積,種植品種等基礎信息在村務公開欄、站點公示欄等醒目位置進行集中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四是考核到位。按照“誰簽訂、誰負責”,不定期組織開展面積核實檢查,對合同簽訂情況進行抽查,對管理中出現的不規范問題,嚴肅問責追責,落實監管責任,切實維護了煙葉生產經營秩序。
截至4月26日,全市已完成1700余份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網簽工作,合同簽訂進度100%,“信息技術助服務,規范高效促工作”成效顯著,下一步,常德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將堅持運用數字化轉型賦能煙葉生產,以高素質隊伍建設為抓手,讓為民服務更加深入有溫度,全力以赴促農增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