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哥,幫我看看這是什么病?要打什么藥?”“振哥,這烤房溫度怎么一直都升不上去,還一直報警啊?”“阿振,明年我們的連片種植聯系好了沒?”
村民們口中的振哥本名和振華,今年47歲,是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共和村人,在2019年被評為了麗江市古城區“鄉土專家”。在他投身農業的這十多年中,他不僅邁入了小康,更是帶領著身邊的農戶共同致富,走上了產業循環帶動的發展之路。
雖然和振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是回村種地,在2007年以前,是他一直沒想過的事情。他進過公司,開過出租,在工地上拉過沙石料,沒有大富大貴,也算是逍遙自在,他跑遍了城區各個區域,唯獨回到家中的方寸之地卻成了件難事。隨著父母漸老,子女漸長,贍養、教育與外出務工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家里還有幾畝田,再怎么也餓不死。”抱著這樣的決心,他回到了村里,開始接替父母,管理起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種植烤煙,這一種,就是16年。
和振華所在的共和村華豐二組自1993年就開始種植烤煙,他的父親也是最早的一批煙農,但受當時基礎設施的制約,烘烤成了增收最大的門檻。2008年,當地煙草公司組織小烤房改造,組織村中青壯煙農到毗鄰的玉龍縣金莊鄉學習烤房改造及烘烤技術。他早早地報了名,年輕、思維活躍、學得快,讓他成了那批學員里的佼佼者。學習回家后除了改造自家的小烤房,他也參與同村其他農戶烤房的改造,那一年,他成了村民心中的土專家。
和振華向農戶傳授種植經驗。
2009年全市開始推廣臥式密集烤房,他更是積極參與。為了掌握更多的烘烤和栽培技術,他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到大理、德宏參加學習培訓,培訓后他結合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學到的知識,不斷總結、不斷摸索,逐漸掌握了栽培的“訣竅”和烘烤的“套路”。至2013年他的烤煙種植面積從5畝擴大到了70畝,年收入20余萬元。
自己的種植技術提高了,他也不忘同村的農戶,常常將自己的經驗和收獲分享給村民。隨著他傳授的經驗得到了更多的驗證,來找他“取經”的人也越來越多,從本村的農戶詢問到鄰村的農戶的電訪再到其他鄉鎮的邀請,他都樂此不疲、傾囊相授。“振哥講的東西都不復雜,很接地氣,如果確實弄不懂,很多時候一個電話他就會來實地看,來幫忙解決。”說到和振華,七河村委會的農戶和錫武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和振華向農戶傳授煙葉分級方法。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振華在自己的烤煙種植事業走上正軌以后,也不斷探索魔芋、山藥等經濟作物及三七、重樓等藥材種植,在小有成效后,推廣到同村其他農戶一起種植。
然而,隨著種植年限的不斷加長,大春作物種類的更替較少,土壤連作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和振華所在的共和村各項農作物產質量連年降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共和村地處壩區,光照、水源充足,基礎設施完善,村里的土地種植了各類農作物。但農戶自租自種,連年同種類種植,無法很好地讓土地得到休養,故而農作物產量連年下降。
輪作,勢在必行!和振華正是看到了這點,他積極同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協調,進行集中土地流轉和不同經濟作物連片輪地種植。先后引入三七種植基地、茭瓜種植基地、草莓種植基地,每個基地簽約三至五年,年限到后又輪換種植其他作物,形成了有效的產業集中輪作。他還帶頭與村民商談自種土地集中流轉開展連片種植,并引入大中小型機耕機方便機械化操作,也讓土地得到休養。
在被問到那么多農戶怎么協調的時候,和振華說:“要想讓老百姓踏踏實實跟著你學,跟著你干,比起傳授技術,更重要的還是公心,就是要守好讓大家一起好、一起富的初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