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底肥、插苗、澆定根水、覆膜、打透氣孔……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王寨村的烤煙種植戶帶著工人搶抓節令,瞅準晴朗天氣、土壤墑情好的有利時機,在平整的土地上開始忙碌,鄉村處處呈現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
王寨村高標農田建設項目全貌。郭積修攝
土地還是原來的那些土地,土地面貌卻通通變了樣:機耕路修通了,各種農機出入田間方便了;每片固定區域修建了一個“閘閥井”,澆灌時只需擰開水閘,水管連通著田間的滴灌……
整地、起壟、打塘、鋪滴灌、覆膜等依靠人工來完成的作業如今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靠天吃飯、人力耕種”的現象,將逐漸成為過去時。
位于山區的王寨村,干旱缺水、坡地多,“先天不足”的自然條件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丘陵區的坡地道路狹窄、無機耕路,小型農機無法通行,人力繼續耕種費時費力且產量低;另外,農村大部分青壯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村里的土地一度成了“撂荒地”。
王寨村幼苗移栽。郭積修攝
轉機出現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對王寨村耕地實施“小田并大田”“撂荒地”“補丁地”作業的1615畝耕地實施提升改造。
經過改造后的王寨村耕地不再是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地”,而成了最小耕種田塊不低于2畝、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高產穩產農田,“撂荒地”搖身一變,成了嶄新的高標準農田——增產田,更成了村民們爭相耕種的優良土地。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又一次點燃了農民對土地耕種的熱情,同時也為加快農村農業發展、鄉村產業振興、農民穩定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