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連續幾天的雨水終于停下了腳步。在湖北省秭歸縣楊林橋鎮白鶴洞村,一塊塊已移栽完畢的黑白相間地膜煙田綿延向前,與周圍錯落有致的山巒交相輝映。53歲的村級煙葉合作社社長向秀新正忙前忙后的組織村內剩余勞動力幫助百畝種煙大戶搶栽煙苗……
據悉,該村率先成立了秭歸縣試點村級煙葉合作社,從2022年引進種植大戶試種近850畝煙葉開始,到今年已現發展13個大戶1135畝的種植規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跳躍式發展,成為該鎮少有的高山富裕村。
“真是人在努力,天也在幫忙。按照全縣科技興煙的要求,今年我們在煙葉移栽的深度、煙苗莖桿高度和壟高、施肥的深度都做到了配套統一,為中高油煙葉生產核心示范工作打下了基礎,今年的‘金葉子’不用愁。”白鶴洞村百畝煙葉種植大戶鄭東海興奮地說。
鄭東海是白鶴洞村今年從鄰近的兩河口鎮引進的煙葉種植戶,他和妻子從事煙葉種植已有10多年,兩人有著豐富的煙葉種植和管理經驗。夫妻倆今年在白鶴洞村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植烤煙,趁著這幾天的好天氣,他們在白鶴村級煙葉合作社的幫忙下搶栽煙苗。
近些年來,秭歸縣煙葉產業發展遇到“瓶頸期”:煙農年紀日漸老齡化、種植主體逐漸流失;老區煙田面積有限,煙田輪作不足,病蟲害嚴重;煙農戶均種植規模小,規模化連片種植不成型;煙葉種植用工時間多,煙葉產業比較效益并不明顯;傳統煙葉合作社“服務覆蓋率、服務質量、效率效益、設施利用率、管理水平”不高……
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村辦合作社+種植大戶”模式順勢而出。秭歸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分管煙葉負責人朱友軍介紹:2023年,秭歸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出臺《村級煙葉合作社建設指導意見》,以“生產、生活、生態、生機”為主題,堅持“宜統則統、宜分則分”原則,靈活選擇“上統下分、大統小分”的統分服務模式,在全縣指導成立3個村辦煙葉合作社,開展勞動力、機械設備、技術等服務。農戶自愿加入合作社,集體民主選舉社長。合作社查找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因地制宜實施專業化服務。合作社為社員統一采購良種、有機肥料,集中育苗,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成熟采收,統一烘烤分級,節約生產成本,提高了綜合效益。
白鶴洞村級煙葉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該合作社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5臺、煙葉起壟機8臺、無人植保機1臺、煙葉移栽機6臺、新能源烤房83座。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還、風險共擔”的原則,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吸納煙葉種植大戶13戶,走上了“村辦煙葉合作社+種植大戶”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的路子。2022年,該村13戶種植大戶區煙葉收入達到577.56萬元,戶均44.43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1.49萬元,同比增加了44.2%;同時,村級合作社推動基礎設施綜合利用,建立“煙葉+糧食、蔬菜、生豬、藥材”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多元化經營增收達132萬元,同時帶動本村剩余勞動力從事煙葉產業務工,總收入200余萬元。
據合作社負責人向秀新介紹,該合作社還利用當地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機遇,積極爭取煙草行業煙葉扶持等政策,成立專業化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5支專業化服務隊伍,實現了煙葉育苗工廠化、烤房建設集群化、煙葉種植規模化,努力提高煙葉生產質量,做到了降本增效。2022年,該村煙農享受各項專業化服務,生產用工減少到13個/畝,降低單獨請工烘烤用工成本6100余元/戶。
近幾年,搭乘煙葉產業東風,秭歸營銷部積極爭取各級捆綁項目和資金,著力向重點村級煙葉合作社傾斜煙草行業水源援建工程項目,確保煙田灌溉和人蓄飲水;積極修復受損苗棚、烤房等基礎設施,為煙葉生產保駕護航;大力開展基本煙田保護和受災煙農賑災補助工作,提升廣大煙農生產積極性。如今,煙葉產業成為該縣重點支柱產業,是每年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協委員提案中提及最多的“名詞”,煙葉產業正闊步邁向高山、半高山地區的鄉村振興。
“合作社牽頭+種植大戶”,破解種煙難題。2023年,秭歸煙區村辦合作社種煙戶數166戶,百畝大戶87戶,村辦合作社種煙面積0.63萬畝,百畝大戶種煙面積0.98萬畝,分別占全縣種煙戶數23%、12%和種煙面積22%、34%,百畝大戶均收入有望達到45萬元/戶。據了解,該縣村辦合作社在不斷壯大自身的同時,還吸納全縣約2000名勞動力到煙葉合作社和種煙大戶家中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一家一戶的種植經營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我們要堅持煙草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聚集煙葉產業工作目標,發揮村辦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引導和鼓勵各村走煙葉大戶規模化、集約化、抱團式發展的路子。既要大力培育村級煙葉合作社種植主體,又要讓種植大戶成為我縣煙葉產業的引路人,還要讓從事煙葉生產的打工農民增加收入,真正讓老百姓富起來!”秭歸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主要負責人楊宗華如是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