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堂屋門前,一個身形微胖的青年人正騎上三輪車準備出門。眼前的小伙名叫陳建華,家住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福城街道辦事處衛瀘村委會秧母塘村小組,是一名烤煙種植戶。
陳建華今年29歲,飽經日曬的他,跟同齡人比起來,樣子要稍微“著急”些。
筆者問起家里的情況時,不擅言語的陳建華停頓了半天才慢慢答到:“2008年,他正好15歲,父親就病故了,輟學回家后,跟隨母親在家種地已有14個年頭。目前,還是單身。父親治病欠下近20萬元借款,家中只有母親帶著他和弟弟。要還清債務,對于當時的他家確實有些難為了。作為長子的陳建華,在初中畢業那年,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回到家中和母親共同承擔起了償還債務的責任。
全家三口的土地面積35畝,主要靠種烤煙、玉米、養豬來維持生計和還欠款。為了早些還清欠款,陳建華稚幼的身驅每天和母親早出晚歸盤起了自家的土地。日子就這樣過了10多年,欠款還清,家中的老房也做了翻新。
看著寨子里蓋洋樓、開小車的人家越來越多,小伙的心開始不安起來,尋思起蓋房、買車、娶媳婦的事。
近年來,當地煙草部門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契機,政企聯動,加快構建產業新發展格局。通過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探索烤煙+N多元產業發展模式,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落實落地,促進農民增收創收。
看著自家村寨成片流轉的土地,陳建華有了想法。2021年,他及時向當地煙農合作社報名申請租用了一臺大型旋耕機,負責衛瀘普的春耕翻犁工作,所轄土地有近3000畝,按照40元/畝的標準,再扣除機械租金,僅機耕一項收入就有了近9萬元;加上他種20畝烤煙的9萬元、10畝雪蓮果的3萬元、5畝玉米和養豬的2萬元,去年的收入就突破了20萬元。
“今年我要在去年的基礎上,爭取收入突破30萬元”。對于今后的打算,精干的陳建華說,他今年才29歲,“趁年輕要好好努力,要從科學種植、規模種植方面發展,爭取政府、煙草部門的補貼政策,帶領著90后的小年輕,過上更幸福的好日子,娶個漂亮的靚媳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