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委統戰部工作人員在青塘村高標準示范煙田內調研煙葉生產情況。 王南山 攝
初夏時節,站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寮塘鄉谷口村的機耕路上,放眼望去,規模連片的煙田構筑了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線。不遠處,煙農們在煙葉叢中來回穿梭,忙碌著采收煙葉,盡管汗水早已濕透了衣背,但每個人的臉上都難掩豐收的喜悅。
谷口村是安福縣最早發展烤煙產業的村莊之一。由于經驗豐富、種植積極性高,烤煙產業早已成為當地村民發家致富的“金鑰匙”。今年以來,該村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條件,積極謀劃發展烤煙1500余畝,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今年50歲的李青山是當地的老煙農,多年的種植經驗,讓他熟練掌握了栽植、烘烤、分級等技術,是十里八鄉公認的種植技術能手。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務工,李青山就把村里撂荒的土地流轉過來發展家庭農場,每年種植烤煙60余畝,不僅收入穩定,還帶動了附近村民就業。
圖為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嚴田鎮山背村,煙農正在采收煙葉。 安福縣煙草專賣局供圖
在安福縣,像李青山一樣,通過種植烤煙增收致富的人不在少數,當地各個鄉鎮也充分發揮新鄉賢、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大力發展煙草種植產業,引領群眾走上綠色致富路。
“以前日子過得緊巴巴,一家人擠在破舊的老房子里。現在種植烤煙,每年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在安福縣嚴田鎮山背村,村民劉潤生靠著種植烤煙成功脫貧后,不僅翻修了房子,還買齊了新家電,日子越過越紅火。“村里真是大變樣,不少村民蓋了新房子,買了小轎車,生活更有奔頭。”劉潤生樂呵呵地說。
煙田成了村民的“致富田”。如何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讓村民的“錢袋子”更鼓?安福縣積極實踐,走出了煙糧融合的“新路子”。
在安福縣寮塘鄉,村民劉啟蘭正在煙田里忙著培土、清溝排水。“收完煙葉可以再補種一季稻子,一畝田能增收500元左右。”劉啟蘭說。
為有效提升煙農收益,促進糧煙雙優生產,近年來,安福縣立足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持續加大煙水、煙路、烤煙房和農業機械的投入力度,著力保護基本煙田、培養職業煙農,引導鄉賢力量參與,積極打造“烤煙+水稻”產業綜合體,打開了糧煙協同發展新局面。
據了解,今年安福縣已種植烤煙2.03萬畝,計劃收購煙葉5.1萬擔,產值達8700余萬元。安福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徐慶華稱,在這片“贛中福地”上,依托特色烤煙產業發展,農民種植收入穩定增長、戶均收益持續增加、多元產業蓬勃發展,一條主業穩增收、多元促增收的“新路子”正越走越遠。
“下一步,我們將總結過往好的經驗做法,高質量落實推廣各項新技術,提升服務效能,讓烤煙產業真正成為百姓致富增收的‘金葉子’。”安福縣煙草公司主要負責人彭勇滿懷信心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