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田孕育著煙農們對豐收的期盼。當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煙葉生產已進入大田管理階段。哈哈河壩五萬畝集中連片煙田中,前段時間移栽進田的煙苗盡管已澆足了定根水,也抵不住連日來的驕陽似火。因此,早上六七點鐘,煙農們就早早地開著裝滿水的拖拉機,來到煙田為煙苗補水補肥。
“今年煙苗移栽后一滴雨都沒下,太干了,只能拉水來澆。我都澆了五六遍了。”日前,若水社區6組煙農鄧洪濤嘴上說著,手中的水瓢沒有停下,“這段時間不下雨,我們哈哈河壩的風又大,土壤松散,水分更容易流失。”
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煙田中都是煙農們忙著運水、澆水的身影。
“各位老哥,大家不要著急。”若水煙葉收購站煙技員徐興濤騎著摩托車,早早地趕到煙田,指導煙農們水肥管理技術,“這個天氣,只有辛苦一下大伙兒了!這段時間天氣干燥,給煙苗澆水的時間要選擇在早上10點前或傍晚17點后,切忌在中午高溫下進行澆灌,以免燙傷煙株。大家一定要注意以補水為主,補肥過量反而會降低煙葉品質,到時候賣不上好價錢。”
“徐師傅,我記得你以前說過,水肥管理要根據土壤情況來,我們金葉社區煙田的水肥管理,要咋個兌比例才合適啊?”金葉社區橫路2組煙農周學良正在用拖拉機拉水,路過時看到徐興濤,忙停下拖拉機,向他請教。
“周哥,你們金葉社區那邊是沙壤土,土壤空氣通透性好,利于根系生長,但不保肥不保水,你把提苗肥追好了,這段時間澆水就行。”徐興濤繼續說道,“若水社區這邊土層厚實,保肥保水,因此肥料不宜給多,否則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反而得不償失。”
聽到煙技員在給大家指導水肥管理技術,周圍的煙農一起聚到徐興濤身邊,七嘴八舌地問著應如何確定自己煙田的水肥兌比。
徐興濤趁機給煙農們上起了技術指導課,他告訴煙農們要根據土壤、水源、氣候及煙株長勢等因素,確定合理的施肥量。
“徐師傅,這會兒煙苗才移栽半個月,要咋個施肥補水呢?”若水社區7組煙農宋光瓊問道。
“移栽后15天用提苗肥(硝酸鉀)兌水,結合查苗補缺進行第一次提苗,施用量為每畝4公斤、兌水每畝1800公斤、每株1.5公斤就可以了。”徐興濤繼續為大家講解,“大家還要注意在現階段要對弱苗、小苗施‘偏心肥’,澆‘偏心水’,促使其快速生長,這是提高煙苗整齊度、穩定煙葉產量和品質的有效手段。”
“謝謝徐師傅,沒想到水肥管理還有這么多的竅門,難怪我自己操作的時候總感覺效果不好,原來是沒有掌握到技術要點啊!”鄧洪濤感嘆著,自己學習的還是太少了。
“所以啊,咱們煙站組織大家進行煙葉生產各環節技術培訓的時候,大家一定要用心聽,記到本本上。你們把技術掌握好、運用好,才能提高煙葉的質量和產量,才有好收成。”徐興濤說得語重心長。
“要的。”
“今后一定認真學。”
“確實要記到本本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
“今后有什么不懂的,就來找我,我一定為大家排憂解難,讓咱們的煙葉質量和產量再提高一個檔次。”徐興濤看著田里的煙苗,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煙農用拖拉機運水進煙田。馬萍攝
若水社區6組煙農鄧洪濤在為煙苗澆水,確保煙苗健壯生長。馬萍攝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