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云南保山市施甸縣以煙草農業現代化為方向,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156”示范工程建設,積極構建以穩煙區、穩煙農、穩煙田的“三穩”長效機制。
高標準農田(資料圖)。
示范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穩固化
今年,施甸縣重點在1.5萬畝核心煙區內開展“156”示范工程建設,共布局10個示范點7004畝。各示范點結合自身生產實際,圍繞“五項重塑工程”,分側重點打造示范亮點,積極探索不同種植區域內適宜的種植規模,力爭實現煙農收益最大化,促進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
施甸縣姚關鎮楊美寨村屬于丘陵區,這里一直以“農機農藝農服農輔融合發展”為重點,著力打造“土地長期流轉+高標準農田改造+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機農藝融合+水肥一體化”為一體的現代煙草生產示范基地。
同時,水長鄉以“糧煙協同發展”示范創建為重點,創建“土地長期流轉+高標準農田改造+水稻育種+煙”產業輪作示范基地,引導施甸壩區產業優化調整;酒房鄉以“烤煙提質增效”示范創建為重點,通過“土地長期流轉+高海拔抓節令促生產”等措施,引導烤煙低效區提質增效。
煙農在鋪膜移栽。趙新梅 攝
土地流轉推進產業發展規模化
今年,老麥鄉以“核心煙區重塑”示范創建為重點,圍繞整合“碎片化”土地,建立“大連片+小連片”的土地長期流轉模式,逐步恢復和守住基本煙田及核心煙區,引導煙農回流復種。
據施甸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楊英鵬介紹,今年,全縣以村委會統一流轉為突破口,以實行“雙協議”“雙合同”為管理模式,開展各種形式土地流轉,總面積達5.6萬畝,為“一戶煙農只種一片煙”及提高機械化作業奠定基礎,進一步提升全縣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程度。
農機農藝融合推動產業發展現代化
今年年初,全縣農機農藝融合現場培訓會在姚關鎮楊美村召開,5家農機廠商現場演練操作各類型農機,為煙農選擇適宜當地地形地貌及農事操作的機型提供了參考。
今年,施甸縣加大機械化作業示范推廣力度,全縣共組織召開現場培訓會103場次,共培訓人數5600余人。通過一系列的示范引領,煙農已自行采購各類型農機610臺套。目前,全縣耕整地及理墑機械化作業率100%;機械化打塘12286畝,作業率13.2%;機械化覆膜面積5684畝,作業率6.1%。
水肥一體化農田節水技術(資料圖)。
水肥一體化實現生產成本節約化
今年施甸縣庫塘蓄水量較往年減少,干旱缺水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而在楊美寨村,煙墑上一根根黑色的細長管線,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從管帶里溢出,均勻地滴落到苗穴里,滋潤著一株株翠綠的煙苗。
據楊英鵬介紹,通過調查分析,水肥一體化滴灌區域相較于非滴灌區域,在施肥及補水環節畝用工節約3.57個,每畝節約用工成本357元左右。同時,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提高了移栽速度,縮短了移栽時間。
為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施甸縣實施煙區水肥一體化項目10613畝,全縣已進入多區域大面積推廣階段,推廣區域從以水利條件好的壩區平地為主逐步擴大到有小水窖、溝渠、臨時儲水點的坡地,種植主體逐步從種植大戶擴大到適度規模種植戶。
此外,施甸縣加大膜下小苗技術、煙葉綠色植保及質量安全管控等骨干技術的推廣落地;開展土地深翻,為煙葉生產提質增效奠定基礎;深入推廣“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全面應用業務辦理、金融服務、惠農服務等服務煙農功能,加快現代化生產建設步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