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至,仲夏時田野綠意盎然。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鳴鷲鎮猛拉村田地里,一個個“白燈籠”夜蛾誘捕器插田間,守護著田間。
“現在釋放的是夜蛾黑卵蜂,它是夜蛾類的害蟲天敵,尤其是對喜食玉米的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明顯,我們通過釋放夜蛾黑卵蜂達到‘以蟲治蟲’,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6月15日,在猛拉村夜蛾黑卵蜂煙田釋放現場,鳴鷲煙葉工作站技術員劉超詳細地向在場煙農介紹夜蛾黑卵蜂的生物防治技術原理,并親自示范夜蛾黑卵蜂的田間釋放方法和釋放時對于殺蟲劑的使用禁忌等相關技術要求。
6月19日,距離鳴鷲鎮34多公里外的蒙自市冷泉鎮季馬租村的柑橘種植園,果農陸國平正忙著穿梭于綠油油剛結出又青又小柑橘的橘樹間,每隔一定距離,將一個小小的黃色紙盒掛在樹枝上。陸國平介紹說小紙盒裝的是蚜繭蜂未孵化的寄生蜂卵,一般正常情況下3天左右便羽化為蚜繭蜂,飛出找尋果蚜寄生,將卵產于蚜蟲體內,隨后羽化為成蟲后“破蚜而出”,如此循環。“這些小紙盒是免費提供給我們的,有了這些小蜂地里的蚜蟲、青蟲都少了很多,這綠色防控技術好,省時省工又省錢幫我們大忙。”陸國平自用上了生物防治技術,自己算了筆賬,使用蚜繭蜂防治蚜蟲后果園每畝要少用近200元的農藥。
今年,蒙自市煙草專賣局在全面推廣蚜繭蜂應用的基礎上,以核心煙區為主,推進實施“四蟲一劑”生物防治新技術,而“四蟲一劑”指的是夜蛾黑卵蜂、捕食螨、叉角厲蝽、蚜繭蜂和內源抗病毒制劑等生物防治應用技術,構建了“四蟲一劑、以蟲治蟲、免疫誘抗、綠色生態”立體防控技術體系,扎實布下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防控網,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而這些立體防控新技術的應用,只是蒙自市煙區推進“四蟲一劑”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蒙自市煙草專賣局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按照“控源頭、增抗性、減病害、除蟲害”技術思路,積極實施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重大專項落地,全面構建資源利用節約高效、生產過程綠色環保、能源消耗低碳安全的發展體系,建設高標準綠色示范區,全力推進綠色防控大農業應用面,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實現綠色防控有效控制病蟲害。
今年,蒙自市推廣應用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覆蓋大農業達11.25萬余畝,其中大春作物10.75萬畝、小春作物0.5萬畝,煙蚜繭蜂僵蚜產品推廣3.75萬畝,累計放蜂約5680萬余頭;田間釋放夜蛾黑卵蜂、捕食螨、叉角厲蝽“三蟲”0.25萬畝,累計放蜂約351萬余頭,田間插放綠色防控夜蛾類性誘捕器3.2萬畝;年均回收地膜和包裝廢棄物26.29噸左右,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