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鄉村美如畫。走進湖北利川煙區,在藍天白云下,青蔥的樹木、盛開的鮮花、清澈的河水,給人以大自然美的享受;綠水青山間,田疇沃野盡歡歌、阡陌縱橫萬畝連、生態煙田輝銀色……給人以充滿希望的期許。形成點線面交相輝映,繪就出一幅美麗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新畫卷。
生態煙田
“我們要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走一條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的特色煙葉產業發展之路,實現‘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目標,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近日,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負責人說道。
利川有著悠久的煙葉種植歷史,是全州煙葉種植大縣(市)之一。長期以來,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始終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豐富煙葉發展生產技術體系,著力在土地肥力培育、綠色技術推廣、種養循環利用、綠色生態烘烤、科技綜合防控等方面深耕厚植,彰顯恩施煙葉“富硒低害、綠色生態”特色,實現了綠色生態“高顏值”、特色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體系,走生態綠色、產業富民之路。
農業農村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沒有生態資源作為依托,產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產業發展作為支撐,生態保護也難以持久。因此,必須要有整體性和系統性思維,在生態資源、綠色產業發展上同軌運行。
如何實施這一目標?作為龐大種植規模的煙區,涉及面積5萬余畝,煙農近1600戶,其覆蓋面廣,工作量不言而喻。近年來,利川市局縝密思考、把握全局、一體推進,在推動綠色生態發展過程中,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集智聚力,為煙草特色產業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煙菜輪作
加強耕地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今年以來,利川市局將土地治理作為綠色產業發展的“先手棋”,不斷開展土地治理工作,改良土壤結構,合理布局產業種植區域,以種植綠肥培育土地肥力,探索“煙+N”輪作發展模式,選擇在煙后土地上種植蔬菜等冬農作物,不僅改善了土地結構能力,還實現了煙農多元化增收。
“去年冬天流轉煙后土地800畝種植蔬菜,今年三月前已經銷往上海、深圳等地,銷售額近100萬元。不僅改良了土壤,而且還實現了一地兩用、一年多收。”汪營鎮種菜大戶譚浩對“煙+N”輪作發展模式深有感觸。
據統計,今年利川市局無償投入綠肥種籽1.5噸、火鍋菜和白菜苗2萬株,滿足近3萬畝的種植,解決了土壤重茬障礙的難題,土地保育措施得到有效發揮。
大力推廣有機肥,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倡種養循環模式,采取秸稈飼料化,避免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引導煙農利用畜糞發酵“變廢為寶”,還田種植煙葉、蔬菜等農作物,對修復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恢復土壤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將畜糞發酵還田種植煙葉,不但保護了環境,而且土質疏松,煙葉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嘗到甜頭的文斗鎮金龍村何斌說道。
畜糞還田
目前,煙區畜糞還田率達90%以上。同時,科學使用農家肥、生物有機肥、高碳基肥等有機肥料,確保100%平衡施肥、100%水肥一體化推廣,推廣生物有機肥3725噸、餅肥670噸,提高大田使用覆蓋率。
發展生物質燃料顆粒,為綠色烘烤增添“新動能”。依托利好政策,促進烘烤設施設備不斷優化升級,使生物質顆粒燃料烤房得到推廣應用,代替常規的燃煤能源,減少煙塵、廢氣等有害物質的排放量,有效改善空氣環境質量。
“生物質顆粒烤煙不但環保節能,而且現在使用梳式煙夾編煙更加環保,烤出來的煙品質更好,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南坪鄉種煙大戶滕玖鋒如是說。
據悉,目前利川大力推廣綠色烘烤,已有生物質顆粒烤房1009棟、電節能烤房10棟,為老百姓開啟綠色低碳致富門。
以此同時,利川市局推廣綠色高效專業化植保率達100%,推進地膜回收資源化利用、以葉部病害為主的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煙蚜繭蜂防治,異色瓢蟲防治蚜蟲、性誘防治斜紋夜蛾技術,蠋蝽防治斜紋夜蛾、生防菌劑防治根莖部病害等技術推廣,走上了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
生物質顆粒烤房
據利川市局(營銷部)負責人介紹,2023年煙農實現收入2.3億元,戶均收入15.5萬元;創稅收5100萬元,實現了綠色產業筑基,生態富民雙贏的良好效果。2024年,利川市局將繼續走厚植生態底色,發展綠色產業之路,為強村富民注入新動能,助力鄉村振興。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