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天天趕,田管不容緩。走進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城關鎮李家院村,一壟壟綠油油的煙田映入眼簾,一株株煙苗已進入團棵期,在煙葉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農人們正忙著把拇指粗細的黑色軟管鋪設在煙壟上。縱橫排列的管道猶如一條條毛細血管,為每一株煙苗精準“投喂”所需的水肥營養,也讓后期煙田管理工作變得更高效、更有保障。
圖為田間鋪設管道場景
正在鋪設管道的馬先虎是李家院村的種煙大戶,種植煙葉135畝。相比往年天天盼望“及時雨”,今年他對栽后煙葉底氣十足。“我們這是平原煙區,最怕干旱。如果光靠澆水的話,不僅浪費大量水,還要花不少工錢。在煙草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我去年搞了10畝的滴灌試驗田,移栽結束后就把管道鋪設到田間,追肥、打藥都可以借助滴灌,由于水肥可以精準管控,煙葉長勢更加平衡,烘烤難度、產量和質量有明顯優勢。我今年計劃把煙田都鋪上滴灌,那樣再也不怕長期干旱了。”據他介紹,今年煙草公司每畝補貼配套滴灌設備費用60元,核算下來,農戶自己每畝只需出設備和人工費用40元左右,而且便于后期田間管理,每畝可節約澆水、施肥、打藥等環節用工2個左右。
圖為技術人員(中)田間指導場景
據悉,滴灌是一種以低壓小流量將灌溉水供應到煙株根區土壤、斷續滴出形式供水的高效節水灌溉方法,可以及時、定量滿足煙葉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長時間保持煙株根部濕潤,防止壟體板結。同時,它可以與施肥、施藥相結合,促進水肥耦合和精準管理,水肥利用效率高,能確保煙株有較充足的干物質積累期,有利于煙葉優質穩產和煙農減工降本。
“以前抗旱澆水,一群人頂著太陽曬。現在我一個人就可以了,把各田塊的開關打開,水肥就流到煙苗了,輕松多了!”在煙田幫忙的馬先虎妻子說。
南漳縣位于湖北省襄陽市西北部,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屬于山區向平原過渡地帶。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南漳縣在中高海拔山區發展煙葉產業,如今已經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農業產業。近些年,受小氣候的影響,南漳縣部分煙區面臨一個讓人十分頭疼的難題----“卡脖子旱”,煙苗移栽遇到連續高溫天氣后生長緩慢,容易“僵苗”;如果后期雨量充沛,還會造成煙葉貪青晚熟,對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為破解這一難題,南漳縣煙草專賣局堅持“管理+技術”一體推進,著力在節水灌溉上做文章,以城關鎮平原煙區為試點,輻射帶動適宜煙區使用節水滴灌技術,從而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增強煙葉抗旱能力,助力煙農輕松種煙。
圖為到棗陽煙區參觀學習滴灌技術場景
“我們配套出臺了滴灌補貼政策,邀請有意向的煙農到棗陽煙區實地參觀學習,組織技術人員一對一田間實操指導,引導煙農利用提灌站、小水窖、集雨池等設施解決水源問題,著力推廣運用滴灌技術,確保煙苗早生快發,把烘烤提前十天以上,降低前期干旱和后期霜凍的風險,從而達到節水、減工、提質、增效的目的。”南漳縣煙草專賣局生產辦主任何永介紹說。
夏風習習,帶來一絲絲清涼與寧靜,放眼南漳煙區,一株株煙苗在滴灌套餐的精心呵護下,正隨風奮力伸展著身軀,向農人們展示著蓬勃的生機,也讓他們看到了產業增收的無限希望和可能。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