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筆者驅車從黔西城區出發,向東南方約50分鐘,來到烏江河岸的黔西市鐵石苗族彝族鄉堰塘村“肖幫家庭農場”,只見40多位村民正在地里勞作。
“這幾天正在封窩覆土,再過十幾天,烤煙就該打頂抹芽了。”種植大戶肖幫手指前方,烤煙地一望無際。“ 從最初流轉幾畝,到今年的60畝地,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每年中央1號文件都明確內容,給咱吃了定心丸。”肖幫感慨國家的好政策。
新型職業農民帶富全鄉經濟。
“請大家暢所欲言,為我們的鄉村振興出謀劃策。”筆者正巧遇上鄉黨委書記楊平在肖幫家庭農場開壩壩會,肖幫、楊關騰、張忠明、楊毅林、趙進、趙華等7位在鐵石鄉搞種養殖的大戶都在現場。肖幫、楊關騰、張忠明、楊毅林、趙進是周邊鄉鎮的,他們是黔西市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趙華是赫章縣的青年農民,趙華是去年才跟著肖幫學種煙的。
本次壩壩會的主題是“以優秀傳統文化引領鄉村善治”,場面十分熱鬧。
“把地交給肖幫家庭農場放心,比我們個人種得好,一年租地租金加上種植工資,每年收入少則1.8萬多元,多則3.2萬多元,逢年過節大家聚聚餐熱鬧熱鬧,我在肖幫家庭農場當農機手,每月領固定工資6000元,我以前在外打工搞室內裝修,一年收入才4萬多元。”村民肖賢強很興奮:“現在土地流轉了,大家騰出手來了,可以在肖幫家庭農場工作,也可以搞些副業,多渠道增加收入。國家政策好,我們跟著肖幫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家庭農場的發展道路,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我們夫婦在肖幫家庭農場務工每年收入7萬多元。”
和多數農村一樣,堰塘村也是人多地少,442戶,1376人,耕地5738.5畝。2019年初,在外打工的肖幫返鄉開始學種煙。他多次參加縣里舉辦的烤煙種植培訓,不斷向專家請教,肖幫很快入了門。37歲的肖幫是土生土長的堰塘村人,種煙是他主要經濟來源。
“在政府的支持和煙草行業的幫扶下,我每年種煙的純利潤也有20多萬元,種煙讓我們家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肖幫笑著說。
5年的種煙經歷,肖幫運用自己多年的種煙技巧、現代化農機和技術,靠種煙走上了致富路。
新型職業農民帶富全鄉經濟。
煙熟了如何才能烤得最好,賣上好價錢?煙地如何輪種? ……問題一個接一個。肖幫不斷給在場的學員們講解種煙的各種技術問題,鄉黨委書記楊平也作政策解答。
肖幫是黔西市鐘山煙農專業合作社第三屆理事會理事,2023年11月參加縣里組織的培訓,領到高素質農民證書。
“立志農村,振興家鄉”是肖幫的新家訓,家庭農場成立后,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經營,一臺臺農機轟隆隆開上了廣袤的田野,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農民收益大幅增加,勞動強度卻大幅降低。
肖幫告訴筆者,種煙也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2020年一場冰雹使煙草受災情況達90%。正當肖幫萬念俱灰之際,煙草部門帶著保險公司找上門來。量了地、按照賠償程序,保險公司最后給肖幫損失的80畝煙地賠了6萬多塊錢。“原來是煙草部門牽頭,早在之前就給煙田投了保,防患于未然。那年說不上賺錢,但是好歹成本收回來了,沒虧。”肖幫回憶著說道。
由于煙草部門對現代化農機進行積極推廣,肖幫家中有了起壟機,使煙田起壟更加省時省力。煙草部門還給他蓋了新烤房,烤房也用上了生物質燃料,比早年的煤炭也更加低碳環保,減少空氣污染還能自動加燃料,烤煙也減少人工更加省力。
肖幫指著前方的烤房說:“以前烤煙的時候是最忙最累的時候,常常要守著看著,是吃不好飯也睡不好覺。現在用上高科技產品,烤煙也不用時時守著看著了,手機連接著,烤好就‘自動報警’了。我還準備入一個覆膜機呢,到時候種煙就更方便了。”
肥沃的土地上,一群青年職業農民以田野為青春起跑線,從躬身學習,到掌握農業生產要領,再到躋身農業生產的“帶頭人”,耕耘著屬于“新農人”的田園牧歌。這些滿懷抱負的年輕人,從城市走向農村,將所思所學實踐于田間地頭,在廣袤田野上書寫著他們的青春故事。
這些熟悉鄉情、熱愛農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家鄉這片熱土,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嶄新活力。
新型職業農民帶富全鄉經濟。
近年來,肖幫家庭農場越做越大,讓更多有志于農業種養的農民工有了學習、交流、試驗的空間。現在肖幫已經帶著黔西市和赫章縣的19個青年大戶共種植了1000余畝烤煙,事業越干越大。肖幫也漸漸得到了家人的認可。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給了肖幫很多啟發。“農產品要做大做強,也必須有品牌支撐。要把煙種好,育苗、管護、施肥、烘烤等每個環節都很重要。”肖幫的創業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思路確定了,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去執行。他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肖幫家庭農場”。煙草部門提供煙苗,同時嚴把質量關,全面使用農家肥、生物制農藥和有機肥以及病蟲害物理、生物防治技術,在烘烤方面認真參加煙草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技術。
新技術在肖幫的帶動示范下得以快速推廣。現在肖幫家庭農場采收和加工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只有抹芽、分級以及日常巡查、病蟲害防治還需要人工,灌溉使用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烤煙種植管理現代化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身懷絕技”的肖幫,成為很多學弟學妹心中的榜樣。他的烤煙也成為許多青年農民的“實習基地”,每年,都有很多青年農民和大學生前來學習種植和烘烤管理等技術。
隨著名氣增大,前來取經的農戶也越來越多,肖幫開始帶動全村農戶一同致富,以優惠價為農戶提供種煙技術,并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
如今,肖幫的重心從種地變成了種地導師,開展培訓、傳授技術……在種、收、烤等環節為鄉親們提供一條龍指導服務。
“鄉村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探索和堅持。與父輩不同,我們掌握技術、懂得管理。我們的夢想就在農村,雖然辛苦但也值得。”肖幫說,未來他想繼續帶著學弟學妹研究種煙,將種植技術向鄉親們免費推廣,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返鄉青年與其父輩們相比更懂技術、擅管理,也更懂得團結協作,他們擁有更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懂得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化處理,善于運用電商與冷鏈物流,懂得把村民組織起來抱團取暖、合力創業,所以有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加入,可以幫農村解決產業規模小、力量弱、資金少等問題,賦予傳統農業全新的活力。”黔西市委書記林松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