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在廣西北海市大水江村,一輛輛載滿豇豆的農用汽車、拖拉機、摩托車、三輪車、電瓶車來往穿梭,絡繹不絕。一筐筐剛剛摘下的新鮮豇豆在農戶們嫻熟的配合下,有條不紊地進行過秤、捆扎、冷凍、裝車,好一派繁忙景象。
圖為駐村工作隊員在豇豆收購點查看豇豆收購情況。(曾麗元?攝)
“如今,豇豆已經是我們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支撐產業了。”大水江村村支書韓輝介紹。
“2022年3月,我剛來到這個村幫扶時,初步的情況摸排讓我感到了肩頭責任的重量,一個不大的自然村,脫貧戶就有70戶。”北海市煙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隊員龐波回憶,“實地調查結束后,我決定把幫助村民的突破口選在當地土特產——豇豆種植上。”北海交通便利,且氣候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豇豆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且豇豆種植技術簡單易學,調研中更是發現市場前景很可觀。“于是,我就開始積極推動各領域資源力量向豇豆種植傾斜,與村干部們一起帶領村民充分利用最具區域優勢和自然稟賦的豇豆,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
圖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指導脫貧戶進行豇豆種植。(龐源?攝)
“我選擇種豇豆真是選對了。”看到一筐筐新剪下來的豇豆,脫貧戶羅創鋒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年豇豆價格很不錯,每公斤接近2元,我種的4畝豆角平均每畝能有利潤2000多元,而且還供不應求。”
脫貧戶何裕龍是土生土長的大水江村村民。2022年冬,他在駐村幫扶干部的多次宣講中了解到,作為北海本地最具區域優勢和自然稟賦的土特產,豇豆種植技術簡單易學、市場可觀,他決定嘗試種植豇豆。當年6月份,在駐村干部的扶持下,根據豇豆生長周期長、株間行距較大、復種指數低等特性,摸索出在豇豆的畦溝中套種彩椒、甜瓜等市場比較緊俏的品種,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圖為駐村工作隊隊員帶領脫貧戶進行豇豆種植。(龐源?攝)
“優選品種、科學種植,是豇豆產量提升的保證。”村民陳修塘說,北海煙草駐村干部龐波和村干部們一起幫村民們引進和篩選“北豇1號”“農豐5號”“源豐6號”等豇豆優質高產品種。韓輝說:“現在全村共種植了約178畝豇豆,畝年產量近2000公斤,年產值106萬元以上,經濟效益還是挺可觀的。”
村民們一個個都成為了豇豆種植的行家里手,收入一年一個臺階。成功的種植經驗也吸引了附近村莊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搞起豇豆種植,先后輻射帶動附近的大坂蘆、特牛庭、新井等村80多戶村民發展豇豆種植。
走進大水江村豇豆種植田,青翠肥嫩的豇豆長勢喜人,筆直垂下萬條“綠絲絳”,書寫著增收的故事。幾名村民挎著籃子,沿著壟溝,在豇豆田里穿梭奔忙,采摘,剪切,裝箱……人人臉上都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北海煙草駐村干部注重緊緊圍繞盤活“土特產”做文章,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經營主體發展種植產業,以“黨支部+能人+農戶”的形式,實現了種、產、銷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是長長的豇豆為村民們“垂”下致富門,“垂”出幸福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