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影《人生》人們就會想到路遙,提及高加林、劉巧珍的名字,就會想到路遙的《人生》,一時間,家喻戶曉,轟動全國,1985年,在第八屆電影百花獎中奪魁,獲最佳故事片獎。從此,人們知曉了陜西有位作家——路遙。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因病住進了醫院,在這期間,聽醫生和病友們講,那位寫《人生》的作家路遙也在這里住院,很多次與病友一道想目睹一下作家的風采,只可惜,沒能實現,成為憾事。
后來,在媒體上看到了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名單中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到了九十年代初,又是在媒體上看到了路遙逝世的報道。到書店尋找《平凡的世界》,找了很久沒能找到,書店的人告知,這本書早就脫銷了,什么時候有說不清,如果放到現在,會令人不可思議,在當時是件極其平常而又易見的事。
終于,在一次圖書交易會上買到了《平凡的世界》,捧著期待已久的三本書(分第一二三部),時不時地還散發著墨香,所用的紙張,一頁與一頁的顏色都有著明顯的差異,白的白,暗的暗,粗的粗,光的光,看得出,這是加班加點印出來的。
一個剛剛蘇醒,熱度初上,信息還不通暢,人們的觀念意識還處在左右徘徊的年代里,各種潮流相互涌動,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對一位初入社會,對世事,對人生,對事業,對愛情還處在懵懂期的年輕人來說,《平凡的世界》讓你看到了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社會,平凡而又多變的世界。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的夢想,對美好愛情的追尋,生活之路的挫折與艱難,通過作家刻畫的人物線條,讀者在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
“在我們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我們在苦苦地尋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與我們失之交臂。當我們為此而耗盡青春年華,皺紋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時候,我們或許才能悄悄懂得生活實際上意味著什么……”
人的一世在扮演著一個角色,無論這個角色輕與重,大與小,貴與賤,都應用功地演好。有時候,會感到沮喪,愁苦,其實,時常你被人說起想到或者牽掛,只是你沒有感觸到這個微小的關懷。你在眾多人心中極其地渺小,但在有的人心中,你卻很重,這就夠了,踏著地,何必又要夠著天。
很多年里,有朋友找我借書,尤其一些年輕人問我看什么樣的書,我都會建議他們看看《平凡的世界》,特別好的朋友,我會毫不吝嗇地將我這套已經泛黃的《平凡的世界》借給他,并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弄丟了,弄臟了,弄破了,這是我一本來之不易的書,一本人生旅途的好伙伴。
注解:路遙,原名王衛國,漢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陜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中國當代作家,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后因肝病,于1992年11月17日逝世,年僅43歲。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