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臘月,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個農歷月份,俗稱為歲尾,又稱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稱為嘉平月。農歷十二月初八,民間俗稱“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風俗已延續(xù)了兩千多年。
臘月,正值寒冬,舊時有童謠謂之:“臘七臘八,冷死寒鴉”,可見這個月份的寒冷程度。老北京最熟悉的,莫過于“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首童謠了。臘月初八是臘月里的第一個節(jié)日,每到這天家家都要吃臘八粥。古人認為,粥是“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粥能益氣、生津、養(yǎng)脾胃、治虛寒,最為飲食之妙訣也”??梢娕D八這天吃臘八粥,既順應了節(jié)日的習俗,也對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在南宋時期,臘八粥除了供佛以外,它還是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互送臘八,是早已相沿成習的。隔壁、對門、親戚、鄰里,家家都送去一些,偶爾還會有不相識的人來討要。家里有呀呀學語的幼兒,有尚待啟蒙的孩童,有久病臥床的老人,甚至有不下蛋的雞、不結果的樹……都會像化緣一樣挨家去討,據說吃了百家飯,就會有了靈氣。臘八粥要多做,除了當天吃、送,還要留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天天熱來吃。這飯熱得次數越多越好吃:“臘八熱三遍,酒席也不換。”有時,會持續(xù)吃到臘月十五,這時的臘八可誰也討不去了。大詩人陸游對此風俗也頗有興致,他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詩中這樣寫道:“今朝佛粥便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
對于臘八節(jié)的習俗,歷代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在《臘日》一詩中刻畫了自己有意辭官回家過臘八的心境:“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v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背酥?#xff0c;無論是魏收的:“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边€是夏仁虎的:“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抑或是是李福的:“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都描繪出了人們過臘八節(jié)的情形。
臘八粥,清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深得人們喜愛,“臘八”風俗也反映了勞動人民對豐收年景的渴望。歲月流轉,時光荏苒。在國富民豐的今天,人們大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但吃臘八粥的風俗依舊盛行。我想,這不僅是一方習俗的延續(xù),更是一種傳統因子的積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