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貴州日報》報道 今年6月中旬以來,貴州省黔北大地再次遭遇特大旱災襲擊: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受災,部分地方的水庫、水窖、水池枯竭。到7月下旬,桐梓的旱情已歷時40多天,是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7月25日,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親臨桐梓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并在官倉鎮召開會議,全面安排部署抗旱救災工作。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先后深入災情嚴重的道真自治縣、務川自治縣、仁懷市、鳳岡縣等地指導抗旱救災。
8月14日,遵義高溫少雨天氣仍在持續,受災范圍和程度已達到重大災情級別,當天,遵義市應對旱災應急救助響應級別由Ⅲ級提升為Ⅱ級。
截至8月15日,遵義市全市15個縣(市、區)受災人口近410萬人,飲水困難人口近88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46萬多頭;農作物受災面積593萬余畝,其中成災400余萬畝,絕收近185萬畝。因災造成農業損失33.24億元。
遵義旱情引起中央軍委高度重視,牽動了部隊首長對旱區的關懷之心,軍委給北京軍區下達緊急命令:為貴州缺水嚴重的山區鉆打38眼深井。
8月16日凌晨,北京軍區某給水團部隊100余人,帶著鉆機、測井車等鉆井找水設備,搭乘軍列抵達遵義支援抗旱救災,為老區缺水群眾送上清涼水。
直到8月28日至9月3日,遵義市終于出現連續性降雨天氣,全市各地的干旱基本解除,土壤墑情得到明顯改善。
無疑,旱災對每年糧食產量穩定在320萬噸左右的遵義市來說,可謂“切膚之痛”。今年,預計遵義市全年糧食總產量同比減產5%左右。
但是,在這樣嚴重的災情面前,遵義農民大災之年獲得豐收:據遵義市有關部門統計,今年1月至9月,全市農村經濟運行平穩,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1億元、增長6.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067元、增長12%、比去年同期凈增607元。
除去各級各部門對遵義抗旱救災的重視和支持外,記者對遵義農民大災之年獲豐收的背后,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訪。
八大產業助農增收
“沒有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決心和超前的謀劃、部署,遵義農業在重災面前仍難豐收?!弊窳x市農委主任羅紹懷說。
可以說,遵義農業生產條件和水平在貴州是比較好的,具有傳統優勢。但是,遵義市委、市政府領導和農業部門的干部一點都沒有“居功自傲”。歷屆市委、市政府著力帶領各級干部群眾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已形成了茶葉、竹業、辣椒、高粱、商品蔬菜、中藥材、畜牧業、干鮮果等“農業8大產業”。今年初,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秉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今年全市要新增茶園面積20萬畝,種植酒用高粱120萬畝、辣椒175萬畝。完成糧食總產量300萬噸左右、肉類總產量55萬噸,收購煙葉200萬擔?!?/p>
在市里統一安排和部署下,今年上半年,遵義市蔬菜種植面積近162萬畝,辣椒種植面積近180萬畝,高粱種植面積106萬畝,油菜種植面積198萬畝,油菜籽總產22.49萬噸,去冬今春新增茶園面積23萬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預計年底將實現糧經比40:60。
畜禽漁業成了遵義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截至目前,遵義市有100頭以上養豬大戶4685戶,10頭以上養牛大戶近3000戶;100只以上養羊大戶824戶,1000羽以上養禽大戶564戶。1月至9月,預計全市肉類總產量達37.38萬噸,同比增長16.45%。
據遵義市煙葉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遵義烤煙生產總體豐收,全市預計收購上中等煙葉190萬擔,煙農收入約23.8億元,比去年增收8億多元,可創稅5.2億元,比去年增加近2億元。
截至10月7日,全市已收購煙葉160多萬擔,目前全市均價達1254.26元/擔,比去年同期增加157.42元,最高的鳳岡縣達1292.99元/擔。
為搞好結構調整,務川自治縣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戶均1畝煙、4畝茶藥果、人均2個羊單位”的產業目標,規劃12萬畝烤煙、“100萬個羊單位”草地生態畜牧業、30萬畝茶園、20萬畝核桃(干果)等,確保到2018年建立起農民人均純收入1萬元目標。仁懷市種植高粱有800多年的歷史,今年種植有機高粱達26萬畝。該市主要以茅臺酒廠為依托,每年簽訂高粱種植、收購計劃協議,由糧油收貯公司組織收購和協調有關工作、有機辦組織專業合作社進行生產的運作模式。
258個大龍頭“咽下”88萬畝基地
“扶持龍頭企業誰是受益者?如何理順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遵義市政府一位領導說:“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边@位負責人表示,遵義多年的實踐表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植根于農業,發展于農村,貼近于農民,與“三農”存在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利益關系,龍頭企業的發展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而影響著遵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已成為推動“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
正是統一了這樣的思想,近年來,遵義市以產業化提升農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重點打造了一批有實力、有優勢、有潛力的涉農企業,目前該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共258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9個,省級龍頭企業69個,市級龍頭企業180個,全市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含煙酒)23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2114個。
統計表明:今年1月至9月,遵義市完成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在150億元以上。農業系統招商引資項目正式簽約112個,合同引進資金近8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近30億元(含續建項目),農業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同時,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快速提升,1至9月,遵義市新增農民合作社226個,258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近88萬畝較高標準的種植基地,從業人員達68.46萬人。
隨著龍頭企業的不斷做大做強,龍頭帶動日益凸現。截至目前,遵義市茶園總面積達152萬畝,全市茶葉加工企業大大小小的達684家。去年,遵義市茶葉總產值30億元。今年,全市茶葉總產值預計可達45億元以上,綜合產值預計可達75億元左右。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目前,遵義市茶農達30多萬戶,100多萬農民端上“茶飯”,走上了種茶致富的道路。與此同時,不少地方興起了茶旅一體化的鄉村旅游,在鳳岡田壩,當地茶農一手賣茶葉,一手“賣”生態,茶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畝產水稻800公斤不是“神話”
8月7日,黔北大地旱情升級,高溫持續。當省農推總站組織遵義市農委相關領導及專家,頂著酷暑來到余慶縣,對該縣農牧局實施的玉米起壟覆膜雙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行田間測產驗收時,專家們欣喜難抑:起壟覆膜雙行栽培技術種植的玉米平均每畝達758公斤,最高田塊畝產870公斤,創余慶縣玉米畝產量最高紀錄。
同樣,余慶縣實施的水稻旱育分廂丟秧輕簡栽培技術,經驗收表明:在旱情嚴重的今年,水稻畝產達700公斤以上,最高實現畝產水稻800公斤!試驗區做了幾十年莊稼的老農們稱贊:“畝產水稻800公斤不是‘神話’,是親眼所見的事實。”
“科技運用好,農民效益高?!弊窳x農業推廣部門的同志說:“科學運用農業適用技術和設施,不僅能使農作物增產增收,也對災害氣候的抵御作用得到充分放大,‘避災、減工、增效’功效凸顯,成了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法寶。
遵義縣的農民更是嘗到科學種植的甜頭。今年6月以來的伏旱持續60多天的時候,在遵義縣的田野里,出現了冰火兩重天景象:設施栽培的綠油油生機蓬勃與露地大田作物的一片枯黃形成鮮明對比。
遵義縣農牧局的一位干部介紹,全縣因旱受災作物面積100多萬畝,直接經濟損失4.5億元。但是,由于配套了滴灌噴灌,設施蔬菜畝產值達2萬元以上,設施提子畝產值在2萬元至3萬元。設施栽培蔬菜生長周期縮短,白菜等葉菜類作物種植茬數倍增。設施生產的番茄、黃瓜、茄子、辣椒,比露地栽培搶先上市15天至20天,均價超出一倍以上。
馬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種植大戶鄧家均感嘆道:“因為有設施大棚和配套的滴灌和噴灌,今年蔬菜不是減產反而增產增收。其它地方的莊稼干死了,我們設施栽培蔬菜長勢喜人,收益更高,這就是科學防災減災的好處。”
說起科學技術的運用,遵義農業部門一位同志道出了幾個“不一樣”:一是適時早種與延遲播種抗旱效果不一樣。余慶縣提早播種的玉米,躲過了進入伏旱后持續數十日的旱災,獲得了較好的收成。二是基礎設施完善與欠缺抗旱效果不一樣。仁懷市五馬鎮高效農業示范園蔬菜種植區,使用噴灌技術,蔬菜長勢良好,絲毫未見干旱的跡象。三是設施栽培與常規栽培抗旱效果不一樣。遵義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比露地栽培蔬菜均價高出一倍以上,實現了畝產值2萬多元。四是科學種植與傳統種植抗旱效果不一樣。實施水稻旱育秧、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等技術的地區,抗旱能力較強,受損較小;而采用點播等傳統栽培的,損失較大。
100余示范村鎮引領群眾增收
今年8月,遵義市綏陽縣小關鄉銀花村、赤水市長期鎮五七村、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喜獲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認定。至此,遵義市已有一村一品專業鄉鎮和專業村100余個。其中,7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
“搞好一村一品專業村,全村家家戶戶賺金銀”,這是以發展主導產品為“休閑農業”的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群眾的感言。他們說,今年桐梓縣災情嚴重,但是他們的收入卻是大幅增加。
桐梓縣旅游部門的一項統計表明:由于今年持續晴熱高溫天氣,桐梓縣鄉村旅游異?;鸨?#xff0c;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截至7月底,桐梓縣鄉村旅游點達到23個(新增3個),鄉村旅館952家(新增157家),床位數4.3萬張(新增0.9萬張),接待游客356萬多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83%,達到去年全年旅游綜合收入水平。
和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群眾一樣,遵義市100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