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貴陽晚報》報道 春耕忙,忙春耕。伴隨近期普降的春雨,貴州省安龍縣烤煙重點鄉錢相鄉搶抓時令,煙地起壟、覆膜、打孔如火如荼地正在進行中。
4月14日,記者走進安龍縣錢相鄉大丫口村,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煙農忙碌的身影,機械化深翻、起壟、覆膜、打孔,整個勞動現場井然有序,一派繁忙。
記者了解到,錢相鄉是安龍縣的烤煙種植重點鄉,該鄉從2002年40畝起步,到今年已經擴展到4885畝,并建有育苗點5個1057廂,并且全面實現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
在錢相鄉大丫口村烤煙集中育苗點,記者看到,煙農們正在對苗床里的煙苗進行最后的剪葉。
與往年相比,不見了眾多煙農分散在每廂苗床進行手工剪葉的情景,只有四五名煙農圍著一臺機器“打轉”,而正是因為使用了這種機器——漂浮育苗剪葉機,不一會兒工夫,一廂廂煙苗在操作人員的一推一送之間就被修剪得整整齊齊。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都是用手工,用剪刀剪葉以后,再翻過來用篾條把根刮掉,這個叫剪葉刮根。我們用剪葉機以后,剪葉和刮根變成了一道工序,為我們育苗起到減工降本作用,而且剪葉的標準和程度很一致。”
從烤煙裝盤播種機到剪葉機,對于機械化帶來的效率,專業育苗戶劉加香感受深切:“我們從育苗開始就采用機械化,現在用的是剪葉機,這個要省工序一些,育出來的煙苗長勢特別好。”
離開大丫口村,記者又來到灣水井村,在村民薄應貴的煙地里,機械化的起壟、覆膜、打孔省力省時,讓薄應貴打心眼里高興。他告訴記者,今年,他計劃種植烤煙近20畝,對于即將開展煙苗移栽,他一點兒也不擔心。薄應貴說道:“今年全村進行大規模的煙地土地整治,而且還有專業服務隊,實行機械化的起壟、覆膜、打孔,現在我們只管搞好后勤保障就行了。”
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錢相鄉就對三道墻片區4100畝適宜種煙土地進行規劃,對3000畝種煙面積進行整治,為強化示范帶動,鄉技術干部對整地、起壟、覆膜、施肥全過程進行管理,一律按規范化操作,同時,為減輕煙農種煙勞動強度,對整治的3000畝種煙土地全部由合作社組織機械化起壟、覆膜、打孔,提高了機械化生產程度。
在大力推行機械化作業的同時,通過加強專業合作,成立專業隊,為烤煙育苗、煙地起壟以及移栽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在切實減輕煙農種煙負擔的同時,提升烤煙種植科技含量。
隨著近期的降雨,記者在錢相鄉看到,大部分煙地已起壟覆膜,準備進行小苗“井窖式”移栽。
現場技術人員介紹,小苗井窖式移栽能很好地解決因為低溫、干旱給烤煙移栽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影響,“在地膜里有一種小氣候,外冷內熱,當外界的氣溫較低時,井窖內的溫度能高出1-2度。所以不用擔心煙苗被低溫凍傷。而井窖深度為20—25公分,小苗移栽又可以預防天氣過熱時煙苗被太陽烤傷。”
在技術人員身后,有農民拎著水壺,往“井窖”里“滴水”,“井窖式移栽的一大優勢就是不需要大量澆水,只需沾濕土壤以方便根系生長。一畝地大概需要兩、三百斤水,這對經常春旱的黔西南來說是一大福音。”
錢相鄉烤煙生產的如火推進只是安龍縣全縣烤煙生產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今年,安龍縣將全面推廣“井窯式”移栽技術,提高單產。同時,全縣將力爭在4月25日前完成起壟待栽和搶雨覆膜工作,25日后開展大面積移栽,5月初全部移栽結束。
相關鏈接:今年,黔西南州在嚴控煙葉種植規模的政策前提下,目前該州7個種煙縣(市、新區)、80個鄉鎮共落實種煙農戶2.37萬戶,落實種煙面積35.2萬畝。全州建有育苗點881個,育苗71714廂,儲備烤煙專用復合肥24450噸、硫酸鉀7650噸、油枯1000噸、油菜籽粉2950噸,已建成烤煙抗春旱集雨池4.46萬口,涉及全州各個煙區,總容積14.03萬立方米,可以解決28萬余畝烤煙抗旱移栽用水。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