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新晃卷煙廠曾出品過“鎮(zhèn)江閣”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圖案為鎮(zhèn)江閣,該閣為六角寶塔形,三層磚木結構,彩繪龍鳳等圖案,飛檐翹角,氣勢壯觀。閣周圍有附屬建筑群,環(huán)以圍墻。鎮(zhèn)江閣開始修建年代不詳,1894年重修,門額上鑲嵌著清光緒甲午科拔貢龔樹勛書寫的“中流砥柱”四個大字,閣內懸掛李白畫像。相傳李白流放夜郎時,留宿此閣,曾在閣內吟詩。據說,閣內存留的青石板是其讀書的臺子。
-
四川卷煙廠曾出品過“大渡河”煙標,該煙標主版圖案為瀘定橋。瀘定橋橋身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組成,其中底鏈9根,扶手4根,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由熟鐵手工打造的鐵環(huán)相扣,總重量達21噸多。底鏈上滿鋪木板,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這樣就13根鏈為一個整體。橋臺為固定地龍樁和臥龍樁的基礎;橋亭屬清式古建筑。煙標副版圖案為大渡河河對面山坡上的古建筑“觀音閣”。在紅軍飛奪瀘定橋時,觀音閣成為紅軍的“飛奪瀘定橋點指揮部”和炮臺、機槍陣地。在戰(zhàn)友們的掩護下,紅軍勇士從13根鐵索上通過奮勇激戰(zhàn),英勇地奪下瀘定橋,取得了勝利。
-
當前正值春耕大忙季節(jié),我國卷煙廠曾出品過以春耕為主題的煙標。上世紀80年代,云南昆明雪茄煙廠出品的“春耕”煙標,主版圖案為拖拉機在農田上翻耕的場景,并以葵花、稻穗等農產品為邊飾;副版圖案為拖拉機和稻穗。整個煙標以綠色為基調,象征著生機勃勃的春天,展現了廣闊的田野、耕作的拖拉機,反映了春耕過程中欣欣向榮的場面。
-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亳州卷煙廠出品的這兩枚“芍花”煙標,主版和副版圖案均是紅艷艷的芍花,一朵含苞綻放,一朵綻露了金色的花蕊,兩朵芍花在綠色枝葉襯托下顯得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可與國色天香的牡丹媲美。
-
上世紀七十年代,四川卷煙廠出品了“劍門關”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圖案為劍門關山口和瀑布。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等美譽。
-
重慶卷煙廠曾出品過“夔門”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均以水墨畫形式展現了夔門奇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為“白鹽山”,北為“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云,兩岸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這里的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
釣魚城原為釣魚山,在重慶市合川區(qū)嘉陵江南岸5公里處,占地2.5平方公里。傳說有一巨神在這里釣嘉陵江中的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得名。釣魚城峭壁千尋,古城門、城墻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huán)繞,儼然兵家雄關,是馳名巴蜀的古跡。
-
上世紀七十年代,安徽省亳州卷煙廠出品的“喜收”煙標,主版圖案上方為波瀾壯闊的水庫堤壩,配以工業(yè)化機械廠房開動生產的蒸蒸日上情景,下方農田拖拉機在稻田里進行收割,一株株飽滿的稻穗充滿了成熟的喜悅,整體勾畫出一幅色彩斑斕、心曠神怡的豐收景象。副版圖案為一座座高大的機械設備聳立,開足馬力不停運轉,整枚煙標顯現出工業(yè)、農業(yè)大豐收的喜悅。
-
上世紀70年代,昆明卷煙廠出品的“滇池”煙標,煙標正版是滇池上的龍門石雕,顯現出龍門第一勝境。副版是正楷書寫的“滇池”兩個字。
-
陜西寶雞卷煙廠曾出品過“乾陵”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圖案均為乾陵的石刻翼馬。乾陵神道前有石雕的翼馬兩匹。高大的翼馬造型優(yōu)美,有卷云紋雙翼,作云霧中飛翔奔馳之狀,東西二翼馬,均站立于有上下石座及礎石的基座之上,基座上還有一些圖畫,如《行龍圖》、《雙獬豸圖》等。這些造型表現了翼馬的威武不屈、神勇無敵,體現出盛唐時期的藝術風貌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