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合肥卷煙廠出品的“巢湖”煙標,生產年代不詳。煙標主版上帆影點點,魚兒歡躍,一片豐收的景象。副版是朝霞照著魚船揚帆捕魚的情景。
-
湖北襄樊卷煙廠曾出品過“襄陽”煙標。主副版采用通版的形式,展現了雄偉壯觀的襄陽城,高高的城樓仿佛威武的衛兵俯瞰四周,城下的河流中帆影點點。著名”襄陽之戰”就發生在這里,襄樊地區的南宋守軍被元軍圍困,外界增援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南宋一支由臨時招募的民兵組成的只有數千人的水軍,卻成功突破元軍封鎖,將物資運入襄陽。這次史詩般的航行,成為中國歷史上水戰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
云門山在山東省青州市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山頂有天然門洞,夏秋季節,常有云霧穿門而出,故名"云門"。
-
上世紀70年代,湖南常德卷煙廠出品的“洞庭”煙標,主版上是岳陽樓的雄姿及盛景,副版上,圓形的豐收圖景上印有漢語拼音“Dong ting”。
-
潼關,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潼關之戰”就發生在這里。潼關之戰是曹操與馬超、韓遂等西涼軍閥發生的戰爭。當時曹操在南方戰線失利,所以決定向西方拓展。馬超、韓遂等起兵抵抗,在潼關附近與曹軍發生大戰。最后曹操用計取勝,壓制關中。潼關之戰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最后一次大規模戰爭。
-
郾城,隸屬河南省漯河市,是龍山文化發祥地、文宗字祖許慎故里、岳飛"郾城大捷"古戰場,當地有五千年前龍山文化中期的高臺建筑郝家臺、建于北宋的彼岸寺石刻經幢、清道光年間的八角琉璃井和鎮河鐵牛等。
-
上世紀80年代,山東德州卷煙廠出品過“畫寶”煙標,一套3枚,采用通版的形式,把《漸江仿元四家山水圖卷》呈現于煙標之上。
-
蚌埠卷煙廠原名“東海煙廠”,1958年由一家地方國營煙廠和一家公私合營煙廠合并而成。這款“玉貓”牌卷煙,1959年由東海煙廠創牌并投產,和“雙貓”同標,當時又被稱為“貓對貓”,按等級劃分屬于丙二級。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之久,我們今天依舊能在這款煙標淺黃色的背景下,看到兩只白色的小貓圍坐在一起,靜靜地望向前方,充滿生氣與活力。
-
按中國民間傳統,農歷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看花燈。在我國煙草企業出品的煙標上,有許多花燈的圖案。比如,上海卷煙廠曾出品過“紅燈”煙標,北京卷煙廠曾出品過“寶蓮燈”煙標。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上世紀70年代,安徽碭山卷煙廠出品的“冬梅”煙標,主版和副版圖案均是一株粉色的梅花不畏嚴寒盡情綻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冬梅的象征意義是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梅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這種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