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可以做到“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這本“農事記錄本”,劉香富從不藏著掖著,村里有人詢問他種煙技術,他傾囊相授
-
;躍躍欲試,趕緊報名成為他們村里首個使用店鋪管理系統的零售客戶。“現在有了這個‘大管家’,家里只要有人在,就能通過店鋪管理系統進行掃碼銷售,就算我外出
-
”:一愁田埂路窄小,農機開不進地,收種莊稼難;二愁蟲害多,防治難;三愁光播種子不打糧,收成難保障。“村里
-
;只有等天下雨,才能讓煙苗長起來。但現在,滴灌技術推廣到我們這里后,我們才真正有能力抵御旱情帶來的影響。”陸良縣大莫古鎮阿油鋪村委會“80后”煙農馮江龍是村里種
-
,為周邊居民提供免費茶水,并提供雨傘借用、手機充電等多項便民服務,考慮到村里居住的老年人比較多,為了方便他們采購商品,張玉云還針對65歲
-
花的時間多,費工、費神。現在好了,村里幫忙轉租的煙田,40畝就集中在兩片,干活方便的很。”栗林坪村煙農鄭開華一邊準備陪嫁土一邊說。圖為煙草工作人員上門了解租田需求場景。煙葉規模化種植,土地集中連片是
-
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凱本鎮的烤煙種植大戶董孝宏,自2011年開始種植烤煙,得益于政府的助農政策和村里面的支持,他的種植面積從最初的30畝發展到如今的100畝
-
;為村里老人量血壓。 洪詩櫻/攝十年間,淤弓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變得寬敞平坦,房屋變得整潔美觀,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一切的變化
-
,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葉妲教村里的孩子學習古傣文。于子興攝經營之余,她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古傣文的學習和研究中,只要有機會,便積極參加市里、縣里
-
;實現村集體增收40余萬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村里將農戶不愿意種植、道路不通暢的耕地租過來統一經營管理,一是有效遏制田地撂荒問題,二是通過水、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