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福建上杭縣中都鎮田背村,陰雨綿綿,春的寒意被裹在清風里。有一個忙碌的身影早早地出現在煙田里,視線移近,這是一張戴著近視眼鏡、摻雜著雨水、泥土和汗水的臉,他就是遠近聞名的龍巖市“十佳職業煙農”、龍巖市“十佳創業青年煙農”藍開榮。
-
都說上陣父子兵。在煙農隊伍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父子煙農”,父子兩代人都種植烤煙。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子承父業主動加入到種煙隊伍中,憑借著發展烤煙產業和自己的勤勞雙手,開創了一條致富之路。
-
隆冬時節,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杜關鎮杜荊河畔的草店、桑樹溝、荊彰、顯眾、民灣5個種煙村機械轟鳴,人頭攢動,一派冬耕整地的繁忙景象。鑫葉煙葉合作社理事長常青超正指揮著6臺拔桿機、6臺深耕機械在轄區煙田內輪番作業。機械過處,一排排煙桿應聲倒下,一塊塊泥土泛著金光。
-
“煥俠!煥俠!在家嗎?”“在呢!在呢!我正在給豬打飼料呢!”“你現在可是脫貧明星啦!你看!你家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脫貧之星啦!”5月11日,陜西渭南澄城縣王莊鎮路井村駐村第一書記張雨龍將榮譽證和獎章送到了脫貧戶楊煥俠手中。
-
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南角的麻栗坡縣,支柱產業是烤煙產業。近五年,累計收購煙葉26.43萬擔,實現煙農收入3.24億元,實現煙葉稅7650萬元,煙葉質量總體穩定,市場需求旺盛,持續保持零滯銷。
-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東山村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近年來,當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煙葉特色種植,走“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精準脫貧之路,找到了藏在煙葉里的“致富經”,讓地生金、民致富、村發展,順利甩掉了貧困帽。
-
有著煙農、菜農“雙重身份”的唐廣才,是河南省社旗縣太和鎮范樓村人。這幾年靠種植煙菜輪作,邁上了小康生活,日子過得踏實,己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種煙種菜“雙農”技術能手。
-
楊建濤原是安徽省涇縣榔橋鎮的種糧大戶。2011年,在縣農委和煙站技術員指導下,采用煙稻輪作生產模式,開始了煙葉種植。
-
2014年10月15日,在貴州省金沙縣沙土鎮民族村海拔1500米的山麓上,飄灑蒙蒙細雨,籠罩著層層薄霧,機耕道建設施工隊伍正在做最后的掃尾工作,因逆光只看見人的身體輪廓,他們彎著腰清掃路肩上的碎石和雜物。這支隊伍里面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叫做黃思忠,他是沙土鎮民族村的一名職業。
-
煙草在線據《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 “種煙4年的收益,頂得上我過去十來年做小生意的收入。”“我此前從事養殖,行情不穩定,掙掙賠賠,只賺些辛苦錢。種煙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