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苗大棚和烤房利用、提高煙田復種指數等方面開展多項探索。今年,引導煙農在煙田套種秋豌豆、油菜、冬小麥、大豆等6.85萬畝,開展煙后換茬種植玉米3.20萬畝,種植
-
,搭建37個大棚,吸納村民在這里務工。在政策上投入2萬元作為農藥、肥料補貼,以‘保姆式’護航增強該村的造血功能。”來鳳縣煙草專賣局駐大堰塘村第一書記童代亮說
-
,組建了一支集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多個生產關鍵環節為一體的專業服務隊,為煙農提供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育苗時煙農全程不參與,只要在大棚里選好苗盤
-
的玉米收入26萬元,最近喜獲豐收的小米椒收入6萬元。這徹底扭轉了村集體收入微薄的現狀。此外,發展產業還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小米椒種植為例,從大棚育苗到
-
;形成了以煙為主、多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種植綜合體,有效推動自有品牌培育和煙農多元增收,實現煙農持續穩定增收和煙區穩定發展。在做精做強竹基大棚蔬菜種植、龍慶生態米加工、葵山面條
-
機具、無人機等通用機械實現社會化運行,煙基設施得到綜合利用,服務農業生產。在桃源縣,4.9萬平方米煙葉育苗大棚閑時用于早稻育秧、哈密瓜種植;煙葉烘烤工場
-
雄志烤煙專業合作聯社協調了煙葉育苗大棚進行晚稻育秧、蔬菜育苗,在新橋村和桐木村交界的兩江口區域,建設了1000余畝基于永久煙田保護區基礎上的“煙-稻
-
龍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插秧、收割等農機設備服務,聯系方元鎮盛達烤煙合作聯社使用閑置植保設備進行飛防施藥,利用育苗工場閑置育苗大棚進行晚稻育秧,激活休眠烤房烘干晚稻,打造了方元村“煙葉+優質晚稻
-
大棚集中育苗,中耕管理的揭膜培土,膜下小苗移栽,還是引進機器進行機械化種煙,他都是第一個站出來,緊跟煙草公司、時代的步伐
-
建設育苗大棚、購置煙夾;協調資金為合作社購置了電動噴霧器、施肥車、帶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自動加煤機等,使煙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指導合作社新建煙葉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