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閑置期種植食用菌,實現‘煙葉+N’多元經營,發展產業促增收。”盧樹軍說道,“今年2月我們就著手準備原材料,將當地農戶種植的玉米稈
-
終于能變成致富的“金果子”,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開闊。直播助農,打開銷路“活塞”“我們新沙島的土質肥沃,培育出的玉米個個穗頭紅艷,顆粒飽滿,在富陽小有名氣,但因受疫情影響銷路不廣,來島游客大幅減少
-
當地農戶種植的玉米稈、玉米芯變廢為寶,三月底就把15座閑置的烤房全部種上了食用菌,每座烤房放了800-1000個菌包,平均28-35天開始出菌,
-
模式。截至目前,已經建立了一條年產150萬只“叉角厲蝽”的規模化生產線,2019年至今累計釋放烤煙大田面積9萬余畝,玉米大田面積5000畝。同時,
-
世世代代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導產業。村民駕駛挖掘機挖塘泥(黃德華 攝)眼下,黃草壩村遇到了一個發展難題。經過多年小麥、烤煙、玉米和油菜等農作物輪作的地塊
-
;溫室育苗助力春耕生產陽春三月,隨著氣溫回升,劍河縣岑松鎮一處恒溫育苗基地正加緊育苗,為春季農業生產提供種苗保障。目前,該育苗基地培育的辣椒和玉米
-
、產量高,把家里種植玉米的土地綜合利用起來種植烤煙呢?”抱著這樣的想法,脫貧戶陳遠河在村支部的引導下,由原來的種植烤煙5畝,增加到
-
;帶動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越州鎮橫大路村的農戶走上小康致富路。2021年在烤煙輪作地塊分區域計劃種植有機稻700畝,大豆229畝,玉米200畝;烤煙、大豆、玉米
-
;該項目總收益4萬元左右,入股的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500元。
根據民權村的實際情況,2018年,駐村工作隊協調村里流轉出100畝土地發展黏玉米種植產業
-
:“現在所用的都是科學性烤房。看溫度、干度、變黃都不用進烤房。”
熊永祥還告訴筆者,金河組是鹽邊縣有名的貧困村,海拔2300多米,過去村民們以種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