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斗啊,這時間怎么過的這么快,2021年眨眼間就過去3個月了!
是啊,仿佛昨日還在倉庫搬煙,等到五一放假好像也沒幾天了。
今年兩會也結束了,會期更短,節奏更快,任務更重了。
看了今年兩會的相關新聞,我感覺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電子煙的監管非常關注啊!“青少年一旦吸上電子煙就容易成癮,下一步就是轉向卷煙。”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何琳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道出擔憂。今年的全國兩會,她提出關于“保護青少年遠離電子煙,加快行業規范出臺”的建議。對于電子煙銷售的監管,國家層面早有行動。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就曾發布《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2019年,上述兩部門又聯合發文敦促電商平臺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今年6月1日即將施行的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提出“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酒、彩票銷售網點。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這其中,涵蓋了電子煙。“雖然官方下發文件禁止網上銷售電子煙,但線下管控卻不理想。如,某市小學附近文具店向學生兜售電子煙、電子煙化身“霧化能量棒”線上出售等問題接連被曝出。電子煙成癮問題是何琳關注的重點,“國內電子煙沒有行業規范,一是尼古丁的含量,這是一個成癮性的物質,二是其他添加的香味物質對健康是否有害也不可知。”何琳說,一些電子煙對外宣稱尼古丁含量很低,但是實際檢測結果卻不是這樣,對青少年危害很大。另外,電子煙是一個電子傳輸系統,一些電子元件含有什么物質現在也不明確,國外就曾有電子煙爆炸的惡性事件發生,因此,行業規范亟待建立。?
“如何讓青少年遠離電子煙”不僅是何琳一人關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建議,加快電子煙行業規范出臺,讓管理有法可依;制定電子煙生產、銷售等綜合管理辦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包括電子煙。2014年,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報告》結果顯示:45.0%的初中生聽說過電子煙,1.2%的初中生在過去30天使用過電子煙,2019年這個比例達到2.7%。盡管《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包括電子煙,但實際上仍然有一些未成年人被電子煙吸引。“將電子煙叼在嘴里似乎成為一種時尚,這讓電子煙在學生間流行,他們也更容易轉化為吸卷煙的煙民。”孫承業指出,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做好教育,對青少年吸電子煙問題未雨綢繆,盡快推動電子煙行業規范出臺,讓青少年遠離電子煙。截至目前,奧地利、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均規定,電子煙不能銷售給18歲以下的人。我國2021年6月1日即將生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首次將電子煙寫入法規,強調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和電子煙。孫承業認為,這為下一步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希望正式實施后能嚴格執行,在銷售環節避免讓兒童青少年接觸到電子煙,讓管理往前走一步。市場上流通的電子煙口味多達1.5萬余種,制作工藝、添加物質、電池安全等都沒有規定。“整個行業處于無序狀態,需要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孫承業建議加快電子煙行業規范出臺,讓管理有法可依;制定電子煙生產、銷售等綜合管理辦法。
中國電子煙制造行業集中于深圳,據天眼查數據,截至目前,深圳共擁有超14000家電子煙企業,從事自營品牌、產品設計、硬件代工、信息服務、渠道銷售等等,形成了貫穿上游生產制造、下游渠道售賣的電子煙全產業鏈。電子煙較早進入歐美市場,且政府對其持較為支持態度,疊加消費者的認可,電子煙在歐美市場發展迅速。受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與消費習慣影響,從全球市場來看,電子霧化煙產業呈現生產中心在中國、需求中心在歐美的局面。中國生產了全球95%以上的電子霧化煙,而國內電子霧化煙消費全球占比不足5%。短期內消費者習慣較難更改,疊加國內電子煙政策尚未明朗,生產中心在中國、需求中心在歐美局面有望持續。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秘書長敖偉諾曾舉出數據, 2019年中國電子煙出口額為438億,內銷額為112億元。中國作為全球電子煙最大的生產國,近八成用于出口。根據中國電子煙行業委員會數據,2020年,中國電子煙出口額達494億元,國內銷售達145億元。與2019年相比,出口上漲了12.8%,而國內銷售額也上漲了30%。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電子煙已經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之一。但從消費市場角度看,據華創證券研報,2019 年全球電子霧化煙銷售額達到 20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8.43%。由于美、英兩國發展較早,目前這兩個國家為主要的電子霧化煙消費國,占比分別為47.77%和13.40%,中國占比為約6.85%。
我覺得從目前情況來看,現在電子煙并不能代替傳統中式卷煙,電子煙產品作為新生事物,對新一代吸煙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是挺大的。現在禁止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電子煙產品后,電子煙產業迎來了洗牌,在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1月20日,中國電子煙品牌悅刻的母公司霧芯科技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漲幅就達到145.92%,市值458億美元,將近3000億元人民幣。
以前覺得電子煙企業是散兵游勇,想不到在資本的青睞下,長成了“猛獸”。
現在電子煙頭部企業在資本的加持下,線下迅猛擴張,瘋狂的跑馬圈地。在線上禁售令發布后,悅刻很快就制定了個“361計劃”,三年內通過補貼6億開出1萬家門店。因為掉頭迅速、資金充足,它與其他品牌迅速拉開了差距。2018年1月成立至2020年前三個月,兩年時間內開店5000家(目前,門店已近10000家),比兩年創造近4000家紀錄的瑞幸還要快。行業老二YOOZ柚子,同樣集結了蘋果、戴爾和優步中國等消費品公司及互聯網大廠的前員工們,改變了原本的直營策略,打算砸下6億元補貼,在一年內開出萬店。如今的電子煙品牌們,除了入駐便利店和超市,大多遵循傳統的經銷代理制。悅刻的招股書顯示,其110個合作授權分銷商負責把商品賣給專賣店、店中店和其他零售渠道。這些分銷商中,大部分是各省代理。在省內開店的小賣家想開店,只要在悅刻官網或微信公眾號的加盟招募廣告上留下聯系方式和加盟意向,所在省的代理商很快就會主動聯系,為小賣家供貨,也為他們提供選址建議。
現在電子煙門店瞄準的客戶群體就是年輕人,盡管電子煙失去了傳統煙草的點火動作,少了一步擁有表演空間的儀式感,但無需明火讓抽電子煙變得更方便。越出越多的配件和奶茶一樣的口味選擇,把一些女生又拉到了吸煙行列。我看了很多電子煙的商場柜臺,他們為了吸引客戶,經常搞一些地推活動,免費贈送體驗裝。悅刻和柚子分別推出了49元和9.9元的一次性電子煙,試圖降低嘗鮮的門檻。市場份額的爭奪,在于如何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從這個角度去觀察,便利性與性價比,是亙古不變的兩個維度。如同共享單車一般,在產品存在同質化問題的前提下,消費者對于品牌選擇的考量維度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購買時是否方便?高需求、快頻次,是電子煙作為消費品的特性,在任何場景下,一旦煙彈抽完了,能夠像購買一包普通香煙一樣便利的購買電子煙,是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以國內某龍頭電子煙企業為例,受益于提前的線下渠道布局,迅速搶占了市場,該品牌的數據顯示,其在電子煙行業的市占率達到了62.6%。線上渠道的封堵,沒有資金實力、品牌效應的企業紛紛倒閉,而行業資源也只能向頭部企業集中,這是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目前上述龍頭企業與110個授權分銷商合作,擁有超5000家專賣店和超10萬家零售店,計劃在未來3年累計投入6億,開拓10000家專賣店。但這并沒有打消其他玩家投入的熱情,相反,越來越多的商家都在加速自身線下的布局,從而提高品牌影響力,最終能將自身品牌,變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因為他們要爭奪的,不是存量市場,而是電子煙滲透傳統香煙的增量市場。這也就造就了目前線下門店擁擠不堪的情況,以北京國貿為中心點定位,方圓一公里之內,某一品牌的線下門店數量達到了18家,而這種情況,在未來將在全國各地不斷上演并加劇。這樣的市場情緒之下,電子煙線下的行業競爭又回到了消費品的經典競爭模式:誰能擁有好的位置、好產品,擁有了流量,就能在這個競爭加劇的市場活下來。
電子煙企業的線下瘋狂跑馬爭地,也是說明現在電子煙行業也進入了“內卷化”了。從目前來看,電子煙已經出現了價格分層的情況,2020年4月,電子煙品牌YOOZ發布了換彈電子煙YOOZ Mini,售價為9.9元;2020年6月,漢麻集團推出了“百萬套裝,億元補貼”活動,一桿一彈只需要19.9元。這直接與市面上普遍定價在39元一顆的煙彈,與動輒在200元以上的煙桿套裝區分開來,這種定價,也使得這些品牌商在下沉市場,可以收獲那些價格敏感的客戶。價格戰不光上演在電子煙廠商上,在線下渠道中,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隨處可見的商店之下,哪家分銷商給消費者的價格更實惠,消費者們就更傾向于在哪家購買,這也就意味著分銷商們不僅要與其他品牌競爭,還需要在同品牌之間進行博弈。但商品的定價由于公司的協議與監管,他們并沒有辦法操作,于是他們選擇了在贈品上動手腳,進行著變相的價格戰;“用過的十個煙彈可以來店里兌換一個新煙彈”,“煙彈買三盒送一顆/兩顆,甚至一盒”,“買煙桿送硅膠套,掛繩”。分銷商們都抱著一個想法,那就是熬死附近的同行,屆時自身就能成為這場價格戰之下的最后贏家。這種競爭之下,電子煙未來的行業發展將何去何從?是市場關注的下一個問題。價格補貼的打法僅僅在一段時間能夠獲得用戶,但這類用戶的忠誠度是極其低的。如果通過燒錢補貼帶來的時間與產品力,來抓住細分用戶的需求,培養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是其他品牌進入下一階段的突圍密碼。電子煙行業,也無法跳出消費品這一大框架,對比著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的美國電子煙市場、傳統煙草市場,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可能是市場競爭下一階段的答案。
電子煙瘋狂跑馬爭地,對未成年人的包圍和傷害是無可估量的。電子煙的行業標準和規范不能再等了,必須早日出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還應該出臺相應的執法標準和細則,不能總是停留在約談自律上,要提高違法成本,真正讓從業者作為一條高壓線,認真遵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