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生命時報》報道 當一支煙被點燃,并被一口口地吸入體內時,你可知道一襲白衣的“妖精”正順著你的呼吸道,慢慢開始了它對你身體的摧殘之戰。吸煙幾乎損害人體的所有器官,煙草已成為繼高血壓之后的第二號全球殺手。為引起國際社會對煙草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下面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在一浪蓋過一浪的世界禁煙潮中,有關國家是如何在禁煙措施上挖空心思、各出狠招的。
法國抽一根煙罰半月工資
法國是個吸煙大國,全國有1500萬煙民,年齡最小的12歲,大部分煙民吸第一支煙的年齡14歲半,到16歲起吸煙就開始成為習慣。2011年,法國有6.6萬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國家每年需花費3%的國民收入用于煙民的疾病治療。
從2006年1月起,法國所有行政部門、企業、學校、醫院、娛樂場所、餐館、咖啡館、酒吧禁止吸煙。按規定,在禁煙區內吸煙,吸煙者將會被罰款68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8元)。同時,如果是在餐館、酒吧等地吸煙,經營者也會被“株連”處以135歐元罰款;情節嚴重者,吸煙者和經營者將被處以高達450歐和750歐的罰款。一根卷煙燒掉半個月工資,煙民們不得不好好考慮,改改老毛病了。如今,大部分煙民都不敢在公共場所吸煙,不敢挑戰法律。
除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外,法國政府不斷提高卷煙的價格來遏制煙民吸煙的愿望。1993年法國每包卷煙的價格是1.98歐元,不到20年,法國卷煙價格漲了三倍多,現在每包卷煙已經是6.5歐元,如果卷煙價格還是每年以6%~7%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總統大選)時將高達10歐元。那將有1/3的法國人吸不起煙。卷煙漲價對高收入的煙民不會帶來太多的影響,但是對于中低等收入水平的煙民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所以,每一次卷煙漲價,就會有部分煙民開始戒煙。
德國吸煙影響前途
在德國的辦公大樓區,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在寒冷的冬天,幾個癮君子躲在大樓外的角落里一口一口地吸著煙,身體凍得瑟瑟發抖……
自2007年起,德國就開始實行《非吸煙者保護法》,禁止在學校、醫院、工作崗位、餐館、酒吧等公共場所吸煙。不過,每個州對禁煙的規定并不一致,尤其在餐館和酒吧禁煙規定上。巴伐利亞州和北威州最嚴,例如禁止任何餐館設立獨立的吸煙室。吸煙者第一次違規罰款35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8元),最高罰金可達2500歐元。
對在辦公地點禁煙,德國《非吸煙者保護法》也有明確規定。德國勞工局法律專家漢森告訴記者,該法明文規定,員工擁有一個無煙工作場所的權利。辦公室、車間、更衣室、衛生間、食堂等地方100%禁煙,雇主有責任保護其員工的健康。這是因為吸煙不僅危害個人,還會對身邊同事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記者觀察到,這些禁煙區都貼有各種戒煙警告語和漫畫。
不過,記者也發現,德國一些公司也設有吸煙區。漢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這是法律的灰色地帶。一些公司為了照顧老煙民,設立吸煙區。但吸煙區基本都位于公司大樓的外面,如花園的亭子里、側門出口等地方,極少設在大樓里,以免被公司不吸煙者控訴。即使在吸煙區,也有“吸煙有害健康”等警示語。難怪,在德國公司里吸煙就像做賊一樣。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完全禁煙。據《法蘭克福匯報》報道,前兩年,一名德國員工幾乎每隔一小時就要去吸煙區吸煙。對此,公司負責人對其多次警告,可該員工仍不改正,最后被解雇。他為此上訴到法院。但法官認為,他因為吸煙影響工作,被解雇是合法的。很多公司的老板在挑選新員工時還對有吸煙習慣的求職者說“不”,優先考慮沒有嗜煙愛好的應聘者。漢森說,吸煙或者不吸煙在法律的定義上并不是歧視的一個標志,選擇不吸煙者也是公司老板的自由。
德國公司在員工晉升問題上也定下規矩,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不吸煙者。甚至在公司員工間,吸煙者常常被大家另眼相待。員工開派對時,吸煙者必須保證不吸煙才會被邀請。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德國人不會考慮吸煙者做伴侶。
為了鼓勵員工禁煙,一些公司還組織戒煙活動。如德國西部的埃密機械公司,員工如果一個月內不吸煙,下個月可獲得50歐元的“生產力紅利”。這家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這個獎勵很有效,現在公司吸煙者減少了一半以上。他還說,50歐元獎勵很值,以前員工因吸煙對公司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這個數字。還有一些公司則開展“禁煙旅游”、“體育代替吸煙”等活動。
德國職工醫療保險公司的一項報告顯示,禁煙措施每年挽救1000多位德國人的生命。禁煙1年后,突發心臟病和心肌梗死分別下降了8%和13%。據悉,德國已經計劃在2015年之前全面禁止工作場所吸煙,這意味著公司吸煙區將不復存在。
日本咨詢師督促你戒煙
在日本想要當一個煙民越來越不容易。除了電車、飛機等公共場所禁煙,商場、飯店等全面禁煙的地方也在增加。與此同時,煙民總數正呈逐年遞減趨勢。
日本政府考慮到吸煙對人體的危害,不僅制定了戒煙指南,還決定從今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各地的癌癥診療合作醫院安排戒煙咨詢師(這是首次由國家配備戒煙咨詢師)。此舉旨在通過支持戒煙來延長國民的健康壽命。厚生勞動省稱,目前日本全國共有397家癌癥診療合作醫院,今后將對在上述醫院的保健師、藥劑師、護士和營養管理師等進行戒煙咨詢培訓,并讓這些醫護人員擔任戒煙咨詢師。在醫院就醫的病患可接受戒煙咨詢服務,周圍的居民也可接受服務,同時還可進行電話咨詢。
早在2006年,日本就把戒煙納入醫療保險范圍,這可讓很多想戒煙的人在各類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戒煙。有關法律規定,若煙民有戒煙愿望、尼古丁依賴癥診斷檢測達到政府規定的標準或抽煙年數和每天抽煙的平均值較高等情況,醫生可根據該煙民的癥狀幫助其戒煙,且大部分費用由政府負擔。
目前,除呼吸科外,耳鼻咽喉科和齒科醫院也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向政府申請開設戒煙治療科。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赤和歌山醫療中心呼吸內科開設的“戒煙治療科”,從2000年至今已治療1100名煙民。戒煙治療科除了為煙民提供可擺脫尼古丁依賴癥的藥物外,還幫煙民實施戒煙習慣的“行動療法”,如想要吸煙時就喝水、吃口香糖、深呼吸,或通過運動等方式抑制吸煙欲望。
英國讓孩子勸父母戒煙
英國從2006年起,各地陸續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但這并沒有讓所有英國煙民放下手中的卷煙,至少有20%的英國人承認自己仍然是“癮君子”。為了讓更多的煙民放棄這一不良嗜好,英國衛生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比戒煙糖,或是精神療法等方式更有效的戒煙法,那就是讓孩子們監督自己的父母少抽煙甚至是不抽煙。
英國的蘇格蘭地區在2006年正式實施禁煙令,時隔一年之后英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公共區域禁煙法律。為配合禁煙令宣傳禁煙的好處,位于倫敦的民間組織“北富勒姆社區新主張”已赴倫敦數所小學,向孩子們宣傳被動吸煙的害處,呼吁孩子們回家后監督父母不要在家中或當著孩子的面吸煙。
“這件事關乎到孩子的權益。我們的工作人員將到學校告訴孩子們吸二手煙的危害。因此,孩子們可以要求家長尊重他們在無煙家庭長大的權利。”“北富勒姆社區新主張”一名發言人說,重點并不僅是要孩子們勸家長不在家中吸煙,而是希望孩子們了解到吸煙的害處后,能勸父母徹底戒煙。英國醫學會認為,“如果孩子們回家后對家長說,‘我認為你吸煙對我的健康和你自己都不利’,那將會是件好事。”
在英國,從小學到中學都有定期的個人健康課,告訴學生吸煙害人害己。在倫敦,當地小學生亨利對記者說,老師在課堂上告訴自己,童年時期被動吸煙與成年后患肺癌之間具有明顯聯系,在那些從不吸煙的人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亨利也了解到,來自有家長吸煙家庭的人患癌率是其他人的3倍。因此,他一直以“就算為了我”為最有力的理由,勸說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放下手中的卷煙,結果證明這一招很管用。近年,隨著孩子勸說戒煙等方式,英國已有四成煙民表示愿意盡快戒煙。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