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蚌埠卷煙廠完成易地技改。在技改過程中,全廠上下同心,共同奮斗,在打造蚌埠卷煙廠百年企業的征程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夜空照我 步履不停
2019年5月底,卷接包車間設備搬遷正有條不紊的進行。那是一個夜班,凌晨2點左右,新廠卷接包車間7號封箱機成像檢測輸送皮帶發生故障,停滯不走,導致二組關聯設備無法生產。生產科跟班調度員與廠家安裝人員聯系不上,且新廠的班中尚未配備跟班電工,情況緊急,最后只能聯系老廠跟班電工組長隋天威。新老廠之間原本只有十公里的距離,隋天威卻開了一個多小時才趕到,現在想來當中過程也是讓人難忘。
趕來新廠的路上,他一直給筆者打電話,不斷重復那么幾句話:“在哪呢?我找不到地方……”“我迷路了,開到秦集鎮上了……”“高德地圖上顯示不出新廠這個地方,我一直在轉圈……從哪里進廠門的?車間從哪里進去?我看不到車間……”
聽著他焦急的語氣,筆者仿佛是百爪撓心。當天夜里霧大,能見度比較低,我一邊希望他能開車快一點,早點到新廠解決生產故障,又希望他能開慢一點,注意自身安全。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焦急過程,終于等隋天威到了現場。從確認問題,到與廠家安裝人員聯系,他只用了幾分鐘便解決了故障,保障了生產的連續性。待他觀察設備穩定運行后,我問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說不了,在這看著才能放心。老廠那邊的工作也已經交接好了,實在有問題再回去,怕回去又迷路耽誤生產進程。看著他汗濕的工作服,緊鎖的眉頭,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鍥而不舍 精益求精
搬至新廠,部分機臺相較之前引進了YF17圓筒煙支存儲裝置,不僅提升了設備效率,也改善了現場環境。可設備調試期也是問題不斷,尤其是包裝機下煙道煙支歪斜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設備生產效率,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還產生了不必要的過程消耗。
針對這個問題,甲班2-7機組的包裝機司徐輝,時刻關注著設備的故障頻率。只要是上了早班,遇到廠家人員就盯住不放,遇到車間主任、副主任、廠領導就反映問題,要求廠家人員不斷將設備調試到最佳狀態。“作為包裝機司,我得對設備負責,對產量負責,要不是想盡早恢復產能,我至于天天找廠家維修嗎?凡事要善始善終,不修好我就‘盯死他’,嘿嘿。”徐輝師傅平時是一位不善言辭的人,可針對問題必須解決的這股子執著勁,讓廠家人員很是佩服,直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易地搬遷過程中,這種小事不勝枚舉。這些平凡的蚌煙人,他們可能不善表達、可能不懂設備具體的工作原理、可能不清楚整個生產的具體流程、也無法憧憬未來的智慧工廠究竟是個什么樣。他們所關注的只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問題來了,就必須要解決,看似十分固執,實則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凡事善始善終,這樣的工作態度經得起實踐檢驗。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搬到新廠以后,新的工作形式形成了各崗位相互幫忙的良好氛圍,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大家總是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同機組的卷接機司、包裝機司、透明機司三人內部,或者是不同機組的人員之間都能夠通力合作,相互幫忙。車間崗位練兵初見成效,加之新廠各崗位人員重新精編,一系列的舉措不僅達到了控員增效的效果,也增加了各崗位人員之間的凝聚力。當卷煙機司需要去綜合測試臺進行自檢工作,或者透明機司換卷煙機司上廁所的時候,難免會發生設備停機。此時,相鄰同崗位的機組人員都能夠主動地相互幫忙,相互檢查產品質量,體現了卷包人不計較個人利益,識大體、顧大局的優秀精神。
班產在十月份也是屢次突破1000箱,硬盒班產三個班更是多次突破800箱,甚至創造了硬盒班產814.8箱,十二臺套硬盒機組平均產量67.9箱的新標桿,日總產量屢次突破2300箱!輝煌的成績背后是各級領導周密部署、未雨綢繆、狠抓落實的結果;是各班各機組人員爭分奪秒、通力合作的結果;是長白班維修人員深化點檢、輪修輪保,設備搶修不分晝夜、保駕護航的結果;是后勤人員盡職盡責保障后勤服務的結果;是大家攜手奮進,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蚌煙易地技改的歷史征程已經漸行漸遠,對于經歷過這次技改的每一個人來說,都已化成了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相信在這之后的很長時間里,易地技改的故事都會是大家談論的焦點,經過這一年的洗禮,蚌煙的青年員工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主力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