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青山為證 不勝不歸——聚焦云南中煙助力脫貧攻堅”大型采訪團在保山市施甸縣委宣傳部見到了一組照片。
資料圖,走在林子里的照片。施甸縣融中心供圖
資料圖,走在硬化路面上的照片。施甸縣融中心供圖
“照片拍攝于2019年7月21日,是我們干部接生病群眾搬新家的畫面。”施甸縣委宣傳部部長王冰凌說,抬轎的有木老元鄉副鄉長奚繼松、鄉衛生院院長楊銀華、龍潭村黨總支書記何玉銀和幾名鄉黨委工作人員,轎上坐著的是已經85歲高齡的村民李買秀。轎子兩旁,一名工作人員正為她撐著傘抵擋烈日,另一名戴紅帽的女干部放著音樂唱著山歌,老奶奶一路跟著哼歌,不時說著:“拓夠,拓夠(布朗族語‘幸福呢’的意思)”。
5月15日,采訪團來到龍潭村李買秀家。
一同前往的木老元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任楊忠團告訴記者,拍照片的那一天,是李奶奶的“大喜日子”,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群體,她搬進了新家。
李奶奶干凈整潔的新家。記者陳飛 攝
由于李奶奶身體不好,無法行走,木老元鄉的16個年輕人就用藤椅自制竹轎子,從三公里外的新街村,一步一步將老人抬到她的新家。何玉銀說:“老人已經好多年沒有出過家門,坐車頭暈,背著走也頭暈,用肩膀抬的轎子老人覺著高了還頭暈,最后將轎子抬到離地面十多公分的距離,老人才不覺得難受。三公里的路程走了三個多小時,休息了10多次。”
“搬新居”對于李奶奶在內的龍潭村新街村小組、魯家寨村小組等36戶村民來說,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它是舊生活的結束,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資料圖,李奶奶曾經的家。施甸縣融中心供圖
李奶奶說,她的前半生過得很苦。自己結婚那天,嫁妝是家人千拼萬湊得來的兩套布朗族的新衣服,其他物品一樣沒有,“婚房”則是從曾經的爛草房搬到了另一個草房里。
幾年前村里開會,一位干部說:將來,村子里會修上硬化路、汽車滿地跑、家家用電燈、戶戶裝電話。李奶奶聽后覺得自己這輩子肯定趕不上這樣的好日子了。
李奶奶在新家。記者陳飛 攝
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變化可大了 。
2015年5月,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對口掛鉤幫扶施甸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幫助當地實施易地搬遷安置、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讓老奶奶的日子越過越好——2016年,云南中煙投入資金,幫助她家搞起了養殖業;2019年,李奶奶的新家建好了。
現在,一家五口人住在一應俱全的兩層“洋樓”里,門口是寬闊的硬化路,不遠處是自家的4畝田地,再加上養殖的3頭牛、5頭豬、8只羊,算下來,一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大孫女在保山打工,小孫女在施甸讀小學,未來也有了盼頭。
“拓夠!拓夠!”采訪時,這個詞不離老奶奶的口。她還說結婚時,家里窮,沒能坐上漂亮的花轎,而是走路到的新郎家。想不到老了,反而圓了這場“花轎夢”。
李奶奶豎起拇指,表示“拓夠!拓夠!”。記者陳飛 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