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謝共產黨,吃飯把你想,過去缺吃又少喝,如今脫貧奔小康;二謝共產黨,穿衣把你想,過去穿的粗布衣,如今品牌新時尚;三謝共產黨,住房把你想,過去住在深山溝,如今搬進新樓房;四謝共產黨,上學把你想,過去讀書半路荒,如今求學國家幫;五謝共產黨,看病把你想,過去大病無錢醫,如今健康能保障。”
5月14日,“青山為證 不勝不歸——聚焦云南中煙助力脫貧攻堅”大型全媒體采訪團記者走進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擺榔鄉尖山村。該村易地扶貧安置點一農戶家墻體上“五謝共產黨”的內容,讓采訪團成員們不禁駐足朗誦。簡單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布朗族、彝族群眾感恩共產黨、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尖山村易地搬遷點新貌
擺榔彝族布朗族鄉組織委員張碧露介紹,脫貧攻堅以來,布朗群眾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與推進,鄉村干部入戶時,常聽到群眾發自內心對黨的感謝,聽得多了,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把這種感謝和本地的順口溜、用語習慣等結合起來,匯總整理形成了這篇郎朗上口的“五謝共產黨”,并請來保山書畫院的書法家寫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這樣,無論是老寨子還是安置點,群眾進出的時候都能看得見。
“東方紅,太陽升……”尖山村村民安仲位彈唱著三弦,84歲的叔父安宏道在一邊聽著,瞇著眼隨著音樂打起了節拍。“這樣的幸福生活,原來想都不敢想,如今卻成了真的。有時候還會悄悄掐一下自己,告訴自己這不是夢。”安仲位告訴記者,自己原來住在尖山村關腳村民小組,那里“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三尺平,崖比耕地多”,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以前,一下大雨就容易發生山體滑坡,許多人家都有被滑坡‘襲擊’的遭遇,晚上家家戶戶都不敢睡覺,甚至不敢待在可以遮風避雨的土房子里,怕被活埋了,整日提心吊膽。要不是黨的政策好,要不是云南中煙來幫扶,我這輩子肯定住不進這樣安全舒適的樓房。”安仲位感言。
尖山村村民安仲位在新居彈奏布朗族樂器三弦感黨恩
入夏的尖山村,繁花似錦、古茶飄香,一排排樓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房前屋后的蔬菜郁郁蔥蔥,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這一段路是我管的,大家幫我看看,哪里還不干凈。”安仲位在把記者從叔父家帶向自己家的路上,言語中透著驕傲。據介紹,在尖山村安置點里,每段路的衛生都被村民們主動承包,家家都會暗暗地比誰打掃得更干凈。安仲位說:“黨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是應該的。”
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尖山村群眾在觀看“五謝共產黨”文化墻
“感黨恩、跟黨走、奔小康!”“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共產黨員永遠在路上!”……尖山村里每一條醒目的標語,都是那么催人奮進。“這也是我們布朗族、彝族群眾源自心靈深處的真情表達。特別是‘五謝共產黨’的標語,我們寫在了村口最醒目的位置,就是讓子孫后代銘記,共產黨是如何一點一點把布朗族人民從曾經的窮日子中幫扶出來的,讓大家永遠感謝共產黨,永遠跟著共產黨走!”尖山村黨總支書記戴志全說。
尖山村人居環境大幅提升
【新聞鏈接】
尖山村有7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8平方公里,是一個彝族、布朗族、漢族聚居的貧困村。在云南中煙的幫扶下,2019年,尖山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036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3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并先后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保山市AAA級美麗鄉村”、市級“美麗村莊先進村”、縣級“文明村鎮”和“國家A級旅游景點”等稱號,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設正在蓄勢待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