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發展與互聯網巨頭造車
最近,比亞迪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比亞迪預計實現營收超420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達160億元-170億元,同比增長4倍以上。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爆發式增長,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企業,的確在克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及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后,吃到了綠色發展的紅利,其公司股價也來進入到了高位階段。近幾年,百度、小米、大疆、滴滴、360先后宣布進軍智能汽車制造業,恒大集團更是在造車項目上投入幾百億元,至今也談不上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八年,那時候樂視宣布造車,也引發了一批互聯網造車的風潮,到現在大多已經沒消息了。
估值才是王道
這么看來,造車確實是風險巨大,虧錢是大概率事件,那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互聯網企業要冒著虧損的風險,前赴后繼非要造車呢?可以確定的是,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造車不是心血來潮,可也未必是必然趨勢。不過,從平臺經濟的發展特點,我們也許能找到一些端倪。對于一家互聯網企業來說,它的市場價值到底取決于什么?是利潤高低?還是營業額大小?好像關系都不大。以騰訊公司為例,2011年到2020年,其營業額增速和利潤增速逐漸減慢,從之前的60%~80%,掉到20%~30%。但這期間,騰訊的市盈率不降反升,從原來的23倍上漲到47倍。究其原因,其實是這十年間,騰訊通過微信這款產品,獲得了10億中國人的大數據。真正決定互聯網企業市場價值的,是它擁有哪種量級的大數據。
大數據——是風口也是根本
大數據是5G時代最重要的資源,就像煤炭對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石油對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樣重要。試想,如果全世界的煤炭和石油只屬于少數幾家大公司,這些大公司掌握了全球的能源命脈和數據,那它們的市值會高成什么樣?這就是為什么全球互聯網巨頭不管會不會虧損,都擁有超高估值的原因,支撐估值的不是它們短期的經營情況,而是它們擁有的用戶行為大數據,這才是長期飯票。互聯網企業為什么要扎堆造車?當然是為了更長遠的用戶大數據。眼前收集用戶行為大數據的硬件端口,主要是智能手機,但這漸漸稱為一片紅海。而未來,下一代的主要端口就是智能汽車。甚至有人說,智能汽車無非就是智能手機再加四個輪子。如此看,互聯網企業扎堆造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搶一張開采“數據石油”的資格證書。趁著企業還有豐厚盈利,這些互聯網巨頭當然不能放過下一個風口——企業估值的增長點。
從中獲得的啟示
行業當前正在積極融入技術創新和信息化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實現數字化轉型。例如,正在開發和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各種嘗試探索。但對于抓住零售終端和消費者需求大數據,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這些大數據可以幫助工商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可以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精準的服務。此外,消費大數據也有助于預測消費者行為,有效幫助企業分析市場趨勢,合理安排生產和供給,及時調整銷售策略,增強對消費者行為的了解,改善其生產能力和優化供應鏈。總之,能否正確挖掘大數據是企業能否在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無論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巨頭,都必須在數字化轉型中找準方向、深耕細作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