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接群眾舉報,決定對上海笑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依法立案調查。經查實,該公司及其演員李昊石肆意篡改演出申報內容,造成惡劣社會影響。(5月17日新華社)
脫口秀是語言的藝術,然而時下卻有一些脫口秀演員誤用甚至濫用這種藝術。或是不假思索,段子脫口而出、張口就來;或是追逐流量,肆意玩梗,忽視社會效應。這種現象擾亂行業正常秩序,有悖于脫口秀行業之初衷;突破藝術創作底線,無益于文藝創作之勃興。
窺一斑而知全豹。其實不止脫口秀演員,公眾人物言行不當、行為不端的案例時有發生。有人少年成名卻因約束不當最終鋃鐺入獄,有人走紅迅速使得內心膨脹最終曇花一現。這不由得令人深思,為何公眾人物“翻車”的情況頻頻出現?究其緣由,對職業缺乏敬畏之心或是其中內因。
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周國平曾說:“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總有一些東西屬于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懲罰,而是不肯喪失基本的人格。”對藝術創作者來說,心懷敬畏其實是堅守價值底線的一種方式。互聯網時代,網絡是最佳展示臺,藝術創作者們由此成為社會焦點,變成公眾人物。他們置身于社會聚光燈下,一言一行無可避免地會被“放大”,所以很多情況下,善者更善,惡者愈惡。正因為此,每一個公眾人物都應該常懷敬畏之心,對職業、對社會、對英雄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心懷敬畏,藝術創作才不會背離社會價值。作為社會資源優勢方,從業者們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要考慮更廣泛的社會影響、承擔更重大的社會責任。雖然脫口秀是語言的藝術,但調侃和幽默并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創作自由也不等于無視社會規則。比起“肉里噱”的笑料和“外插花”的包袱,我們更需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作品,更需要能引領行業正向發展的內容。只有這樣,藝術創作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才能真正贏得受眾發自內心的口碑,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才能長久、常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