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人民日報》報道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簽署禁煙法案,不僅公共場所禁煙,甚至電影中也不能出現吸煙鏡頭,除非構成“藝術表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煙法案。放眼全球,各國政府下決心和力氣控煙已是大勢所趨。
除了頒布法令,訴訟也是控煙運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要勝訴,前提之一是證明香煙是致病原因。一般來說,侵權案件中的事實因果關系的證立,要經過兩個步驟:第一,確立一般性因果關系,即明確某類行為或者物質具有致害能力;第二,確定特定因果關系,即判斷一般因果關系涵攝個案中的特定事實。
訴訟中,證立這兩類因果關系困難重重。這一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在美國有關香煙的訴訟歷史中。就一般因果關系來說,早在20世紀初,已有不少研究揭示香煙的毒性及其與疾病的關聯。但這些觀點未能獲得科學界廣泛認可。50年代以來,各大煙草公司組成聯盟,開展公關,雇用科學家,資助研究機構,竭力否認吸煙損害人體健康。一般因果關系的不確定,導致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香煙訴訟均以失敗告終。
美國有關香煙訴訟的歷史無疑是一部因果關系的斗爭史。法院對因果關系的“堅持”,使得訴訟案件的裁定必須等待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現,甚至還需要依賴有關人士的良知之舉。這種情形并不限于有關煙草的訴訟。生活中,人類對于身邊各種各樣可致病因素的關注度空前提高,鉛、汞、氯化烯、鉻、鈹、苯等化學物質對人體傷害的案件也大量涌入法院。但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以及各種不確定的因果關系,訴訟之路往往很坎坷。
有學者提議法院改革處理因果關系的做法。國外一些法院采取了變通之法,或由法院提出自己認可的一般性因果關系標準,或在某類型案件中不再要求原告證明特定因果關系。但這種創新也引來了批評聲音,甚至認為法院根本就不該受理此類訴訟。圍繞不確定因果關系的爭論還將繼續并困擾著人們。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