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可以說,吸煙是一種融合了中國文化心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交形式。要想實現有效控煙,要加強對吸煙危害的廣泛宣傳,也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監督,更需要不斷完善社會公共管理的相關措施,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為控煙行動保駕護航,但更多的應從國人的文化心理入手。研究清楚國人抽煙的文化心理之后,就能為控煙找到切實可行之路。
中國人性情總是調和的、折中的,控煙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慢慢來,若把控煙作為長期工程來抓,循序漸進地開展,可能會比“天價罰單”更有效。譬如我到飯店吃飯,你說先生這里不可以抽煙,違者罰款!那么我馬上離開換一家餐廳吃飯。如果你說先生這里是無煙區,你能換到靠窗的無煙區坐嗎?我便會欣然接受。分階段實施控煙政策,逐漸縮小禁煙范圍,是當前的理性選擇,倡議在賓館飯店等公共場合設立吸煙區和無煙區,經過幾年的努力,首先形成一種文明吸煙的社會風氣。
加大宣傳、強化激勵措施,倡導全民參與控煙。中國人能忍,習慣事不關己不張口,習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息事寧人,另外中國人也很好面子。只有通過對二手煙的危害廣泛宣傳,在國人心中形成一種共識:你吸煙危害到我的健康,我有必要提醒你不吸煙。譬如,你們一伙男女在餐廳吃飯,有人在隔壁吸煙,你主動上去說,先生你能不吸煙嗎,我們隔壁女同志身體不方便,謝謝你!好面子的對方便會很知趣的停止吸煙。
道德層面的約束雖能對控煙起到一定作用,但制定控煙的相應法規才是必由之路。值得一提的是,讓管控落到實處,打破國人“法不責眾”的心理,是控煙成敗的關鍵。有了法規如何執行,如何讓法規真正發揮作用,不至于在執行中遭遇尷尬,也很關鍵。譬如有人在機場大廳吸煙,工作人員勸說無果,給予處罰,吸煙者還能理直氣壯的說“你憑什么罰,你沒有權力。”這個時候,就需要權威的執法部門出面,才能維護法規的嚴肅性了。
吸煙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社交方式之一,煙民的圈子里,幾個不太熟悉的人坐一起,你來我往發兩圈煙,大家便熟悉起來。控煙就無形中成了要斷掉煙民的一種長期以來的社交習慣,自然困難重重。從源頭上管理,制定新的卷煙標準,或者嘗試新的卷煙原料替代,減少卷煙有害元素,可能更有效。控煙的根本目的是減少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那為何不直接生產無害煙,以滿足煙民的吸煙習慣呢?
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與美國、日本、印尼等國家是有區別的,研究清楚了國人的文化心理,再對癥下藥制定相應的措施,控煙是肯定會收到成效的。要控煙,光靠“天價罰單”起不到好的效果,單靠勸說引導也注定是遭遇尷尬。合理引導、法規配套,全面參與、管控有效,才是控煙的根本之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