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解放日報》報道 春節剛過,國家衛計委就傳來一則消息:今后,各大醫院將實行“首診問吸煙史”。一些煙民不解:又不是看戒煙門診,為啥要問吸煙史?
?
戒煙作為一項健康行為,已推廣有些年頭。餐廳分區、無煙機構設置等,大大降低了公共場所的吸煙行為發生;各大醫院紛紛順應潮流,開出戒煙門診,推廣科學戒煙法……然而,龐大的煙民隊伍未出現顯著下降,戒煙仍是大難題。
醫院為何要實行“首診問吸煙史”?從健康統計學來看,列入病史記錄后,我國煙民的吸煙行為與疾病發生風險之間的關系,將有更多數據支撐;從疾病干預角度來看,由醫生來操作,較之前的志愿者勸煙、孩子勸煙等形式,更具權威性與說服力。但同時,幾許擔憂不免躍然紙上:病人那么多,醫生問診時間已被壓縮至極,多出來的“問吸煙史”又該如何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很顯然,一句簡單的“問”,還遠遠不夠。我們不妨借鑒國外經驗,設計吸煙與疾病數據統計表格、配合派發戒煙科普宣傳手冊、聯合志愿者進行隨訪……讓醫生問吸煙史變成干預的“中轉站”,醫生負責將煙民“篩查”出來,社會力量與醫務力量相結合,有的放矢推廣戒煙,或許才不會讓 “首診問吸煙史”一問了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