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檢察日報》報道??? 北京控煙“見到即罰”新規有助于緩解控煙過程中的罰款難問題。按照一些地方性控煙法規規定,罰款程序必須經過警告、責令整改等“教育提醒”環節,拒不改正的才可以處罰,使得控煙罰款難以有效規制違規吸煙者,存在執法成本較高、效能較低、力度不夠等問題。比如在有15個控煙執法部門、2673名控煙執法人員、8880名控煙勸導員的情況下,《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在實施的半年里未開出一張罰單。
立法者為控煙執法人員掃清障礙的同時,卻必須面對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見到即罰”或者導致案件劇增,客觀上需要龐大的執法資源從而不得不增設部門、增加編制、增添經費;或者因違規者眾多而不得不根據執法者的好惡處罰特定的違法者。
數據顯示,10個中國人中經常抽煙的有2.5人,煙民總量超3億。要做到全天候無縫隙地監控公共場所,確保及時發現、并有效處罰每個在公共場所抽煙的人,也許再增加十倍編制也只是杯水車薪。在案多人少的情況下,禁煙仍然只是貓鼠游戲,逮著與否,全憑幾率。可以預見,“見到即罰”不僅面臨執行不力的命運,還將因選擇性執法產生大量的行政糾紛,威脅社會和諧穩定。
公共場所禁煙的復雜性、調整社會關系的多元性、法律介入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有限性,客觀上要求控煙立法不但要講理想,更要重現實。應當明確公共場所經營者、管理者的教育宣傳責任,比如設置醒目的禁煙標志、發放禁煙卡片、進行禁煙勸導;建立公共場所禁煙履責督查機制,與場所的經營掛鉤;賦予公民對公共場所吸煙的投訴權,監督公共場所經營者履行禁煙責任;建立可操作性的禁煙罰款程序;明確禁煙罰款去向,加強禁煙保障和禁煙宣傳。
難以執行的“見到即罰”必將淪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立法”。如果說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那么這條底線是被用來丈量、約束和懲戒人的行為的,是讓人從內心深處生出敬畏的,而不是用來觀賞的。只能觀賞而不能適用的“花瓶立法”還是少些為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