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北京日報》報道??? “帶頂兒”的場所不能吸煙,景區等8類場所室外受限、特殊群體煙草“隔離”、向未成年人售煙罰3萬……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草案)》,被稱為地方版“最全面控煙條例”。
吸煙有害健康,乃眾所周知的常識。北京常住人口達2000多萬,其中22%-25%的成人吸煙,加上二手煙的輻射范圍,吸煙受害者的數目相當驚人。此番北京推出“最嚴禁煙令”正是源于對城市公共健康的考慮,是對老百姓禁煙呼聲的積極回應。禁煙民個人之私好,護眾人之公利,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是首都文明樹立的新標桿。
禁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近年來,許多城市都曾頒布過禁煙令,最后都成了“口頭說”、“墻上掛”。實在是因為吸煙者眾,甚至已成為群體的生活習慣,浸潤到我們的文化里。“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吸煙的快感淹沒了煙民的保健意識和社會責任。誰都知道,吸煙于己不利于人有害,但現實中人們要么不舍得朝自己下手,要么抹不開面子去糾正他人,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地悲劇”就此發生。
避免“禁而不止”的尷尬,需要在法律法規上立下規矩。首先,必須厘清各方的責任,什么場合不能吸煙、什么人群不能吸煙,誰有責任有義務去倡導、去管理,等等都要予以明確。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禁煙令”開了個好頭。其次,要進一步落實控煙執法權,增強法律執行力度。讓那些不顧場合“吞云吐霧”之人受到懲罰,切實感受到不便,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法規才算真正落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根治吸煙“頑疾”,歸根到底還要和不良文化積習較量,要從培植環境來正向引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賴于政府、社會和公民三合一的力量來推進。當吸煙問題上升到法律規范和文化矯正層面,當“控煙”成為人們的自覺選擇和行為習慣,或許禁煙就不會再成為一個話題,而城市文明也必將更進一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