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解放日報》報道 剛在飯桌前坐定,想要享用美味佳肴,卻被陣陣煙霧攪了胃口。一項網絡調查顯示,46%的市民近期曾在就餐時遭到“二手煙”襲擊。而《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至今已有三年。
眾多公共場所中,餐飲服務單位似乎成了最難戒掉“二手煙”的“老油條”。2013年2月25日至3月8日兩周,上海市食藥監管局查出62家控煙不力的餐飲單位,予以警告并開具通知書責令整改。這一數量看似不少,但業內人士指出,其實抓到現行的飯店只是少數,而且不是所有飯店都能抓。
記者查閱條例,發現僅明確規定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或餐位在75座以上的中型及以上餐飲場所必須有相應的控煙措施,小型餐飲場所未明確劃入必須控煙的公共場所。市食安辦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市目前共有4.32萬戶公共餐飲單位,其中中型及以上規模的有9420家,僅占總數兩成,其余近八成都是小型餐飲場所。想要責令小飯店里的“煙民”掐掉煙頭,老板沒“底氣”,執法人員也無執法依據。
對此,一些頗具規模的餐飲單位遭到罰款后頗有微辭,認為處罰標準不一,自己“樹大招風”。還有一些飯店則對“罰店重、罰人輕”的做法有意見。根據條例,控煙不力的單位最重將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而屢不聽勸的吸煙者最多僅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吸煙主要責任不在飯店,飯店勸阻不成還要被重罰,這有失公允。”
條例疏漏客觀上造成了監管部門“罰大不罰小”和“重罰店,輕罰人”的問題,也讓一些飯店在控煙上有了“伸縮”空間。條例要求,中型及以上規模的餐飲場所屬于“半控煙”區域,并不要求他們全場控煙,但必須在室內為吸煙區和控煙區劃清界限,或者專門設置一個吸煙室。一家提供簡餐的咖啡店老板告訴記者,這條規定很容易對付,只要象征性地用一塊隔板把飯店分成兩塊,一塊是控煙區,另一塊自然就是吸煙區了;有包房的更簡單,直接“升級”為吸煙室。
市食藥監局食監處處長沈偉濤坦言,許多用餐者投訴一板之隔的控煙區形同虛設,另一些則抱怨包房排風設施差或者根本沒有,里面的煙霧會擴散到外面,影響大堂內的食客,但對于這類餐飲單位,監管部門往往以勸導為主,“沒有明確規定,可以認為飯店履行了責任,也可以認為其沒有,執法的度很難掌握。”
那么,如果對于吸煙者或縱容吸煙的經營者都施以重罰,能否真的解決餐廳“二手煙”難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高額的經濟處罰永遠是最有效的行為矯正方法,讓吸煙者蒙受經濟和顏面的雙重損失,但要嚴格執行,就需要足夠的監管人員與手段,目前許多地區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不妨借鑒車輛違章罰款,將罰款收繳程序簡化,從而讓控煙執法更有效率。此外,要在整體環境上給予更多的引導和教育,將類似“吸煙可恥”這樣的概念深植到市民腦海,對吸煙行為予以強烈的公共譴責,或許比罰錢來得更有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