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光明日報》報道 “聞先生點燃煙斗,我們能抽煙的也點著了煙(聞先生的課可以抽煙的),聞先生打開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當代作家汪曾祺回憶起老師,煙與課堂,自然且生動。
“點著煙”上課,此般課堂氛圍已然遠去。然而,另一股刺鼻的煙味兒還在彌漫。漫步校園,你會不時被突然襲來的“二手煙”嗆個正著;走進宿舍,“煙霧繚繞”的房間讓人透不過氣;辦公室內,掠進窗的清風依然吹不散濃濃的煙味……
教育部日前發布《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禁煙活動。其中規定,高校建筑物內一律禁止吸煙,不得設置吸煙室;防止有人在相對獨立的辦公室或實驗室內吸煙;履行禁煙職責納入教職工考核和學生評價體系……
又是一輪措辭嚴苛的禁煙令。然而回到現實,我們會發現,強力政策依然難掩校園控煙的不盡如人意。那么,校園控煙究竟卡在了哪兒?控煙,真這么難嗎?
“我們都是被老師的煙斗‘熏’出來的”
記者近日在高校采訪,不巧闖進一間煙霧繚繞的會議室:幾位老師人手一支煙,相談甚歡。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習以為常。一名教授笑著說:“我們這一代,都是被老師的煙斗‘熏’出來的!現在,抽煙是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可能戒掉?”
在高校,吸煙與學術似乎有著“天然”聯系。徐志摩就曾在《吸煙與文化》中描述過英國高校的吸煙狀況:“多少偉大的政治家、學者、詩人、藝術家、科學家,是這兩個學府(牛津、劍橋)的產兒——煙味兒給熏出來的。”
“我們班80%的男生都抽煙,不抽煙都不好意思一起玩。”在被問到是否在校園內吸煙時,西北某大學學生苗楓淡定地說,“我們宿舍六個人都是煙民,有時候一起在宿舍抽煙,濃濃的煙霧像‘蓬萊閣’似的。”
“學校不管嗎?”記者很好奇。
“所謂管,都是表面功夫。學校每周都派人來查寢,剛開始我們還會‘銷毀證據’,時間長了,和查寢人員混熟了,他們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更何況,他們也抽煙,怎么管我們?”苗楓不屑地說。
他認為,“法不責眾”充分體現在校園控煙方面。“在大學抽煙的人太多了,基本沒法管。”
校園控煙不給力,有數據佐證。根據前不久中國控煙協會發布的《2013年全國高等院校無煙環境創建暗訪評估報告》顯示,在所調查的800所高校中,成績合格的僅為25%,各項數據雖比往年有所好轉,但仍有五成以上高校內的商店在銷售卷煙,設置室外吸煙區的高校不足2%,學生食堂和男生宿舍仍是吸煙重災區。
如此規定,效果不彰
事實上,早在2010年,教育部、衛生部就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控煙工作的意見》和《無煙學校參考標準》,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控煙宣傳教育;高等學校教學區、辦公區、圖書館等場所室內全面禁煙。
4年過去了,從“控煙”到“禁煙”,學校為何還管不住這股煙?“沒法管”“管不住”“太難管”是記者聽到最多的回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副主任姜垣直言,學生、老師甚至是校醫都缺乏“吸煙有害健康”的意識是罪魁禍首。“在很多人心目中,吸煙只是一個不良嗜好,既沒有認識到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也沒達到‘吸煙是自殺,讓人吸二手煙是殺人’的認識程度。他們不了解吸煙的危害,不清楚吸煙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系統疾病、口腔病、肺癌的直接關系。”
“吸煙的危害是概率性事件,宏觀數字顯示出來的科學證據對個體選擇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吸煙者并不一定會患上重大疾病也讓人們對此抱以僥幸心理。”北京大學醫學部控煙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丁磊說。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進表示,香煙的易得屬性同樣難辭其咎。“香煙的價格過于便宜使得多數學生都買得起香煙,遍布大學校園周圍的零售店鋪為學生們購買香煙創造了便利途徑,其背后則透露出國家對香煙把控力度的缺失。”
當前,推進校園控煙,依然存在諸多困難。長期從事校園控煙工作的丁磊表示,目前很多大學尚未出臺懲罰校園吸煙者的法律或文件,而學校是否具有懲罰權同樣存在爭議,所以罰款、處分等很多措施不能投入使用。“并且,好的無煙環境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監督管理,但現實情況難以滿足控煙工作的要求。有的學校面積大、建筑多,而從事控煙工作的人員相對較少,無法對校園建筑進行徹底檢查監督。”
“相比起較封閉的中小學,多數大學院校的控煙問題則復雜很多。”丁磊說:“由于大學的開放性,除了師生,校園里還有大量的后勤服務人員、外來辦事人員及臨時工作人員等,想要管住這些人在校園內的吸煙行為,難度很大。”
控煙之路,該怎么走
“根據中國控煙協會連續三年對大學校園的調研顯示,校園控煙合格率已從2011年的2%上升至去年的25%,進步明顯。”但姜垣坦陳,要想做到100%無煙校園,依然任重道遠。
那么,校園控煙之路,究竟應該怎么走?
“學校應定期開設控煙教育課程、煙草健康警示教育。教育形式應從學生的不同性別、不同群體入手,探索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改變‘有口無心’,有形式無內容的教育方式。”馬進強調,校園控煙應以職業學校等吸煙率較高的學校為重點部門,同伴教育為重點工作,切斷控煙文化傳播鏈,培育大學生對煙草的抵御能力和控煙意識。
丁磊認為,教育部最近出臺的校園禁煙規定將成為推進大學校園控煙的一個關鍵契機。“各級學校必須把‘規定’中提到的硬性要求落實到位,按照‘無煙學校’的標準建成合格的無煙學校,比如將履行禁煙職責納入教職工考核和學生評價體系、設置明顯的引導標識和‘吸煙有害健康’等提醒標識、建立督導檢查機制……”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實施‘100%的無煙環境’是保護人群免遭二手煙的唯一有效手段。為減少煙草對學生健康的影響,建議全社會共同參與,創造無煙環境;加大步伐制定和實施全面禁止煙草廣告、贊助和促銷的措施。”馬進指出,無煙環境的建立能幫助青少年遠離煙草,但無煙環境僅局限在大學是不夠的,因為每個學生都生活在社會之中。
姜垣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有關控煙的相關法律條文,將控煙納入法律體系中。“校園控煙,更應立足于社會層面考慮。如果有強制性的法律支撐,控煙效果肯定會迅速改善。酒駕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丁磊則對此給出了具體對策:“防止學生吸煙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是較大幅度上調煙草稅。比如每盒香煙征收不少于10元的稅,使市場上每盒香煙單價最低15元以上,煙草對青少年而言的易得性便會進一步下降。另外,在煙草制品包裝上強制要求印刷不小于包裝表面50%的控煙廣告,可以由國家公布若干標準平面廣告,每盒香煙都必須用大面積選印其中之一。以此強化國人的‘香煙是害人物’的思維印象,使香煙徹底從禮品范疇中分離出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