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可能僅僅只是因為吸煙,女性經常被動吸煙更易受傷——
吸煙是中年人中風獨立危險因素
眾所周知,中風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癥”密切相關,但不少剛過不惑之年的中年人,體檢時并未發現指標異常,卻也發現患上了中風……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吸煙者中風發作危險比非吸煙者早10年,但除了吸煙,被動吸煙同樣也會使人患中風的機率大為增加,經常被動吸煙者得中風的機率要高80%。為此,專家提醒:吸煙是中年人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早日戒煙,迫在眉睫。
無“三高癥”僅吸煙也易致腦中風
以往,中風病人往往是“三高”或“一高”同時伴有吸煙史,而如今,一些并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癥”的病人,僅有吸煙或被動吸煙史,也易誘發腦中風……在我國每年200至250萬新發中風患者中,約10%是中青年,中青年人的腦中風發病現已呈上升趨勢。
近日,記者從第九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了解到,一位47歲的男士因突發右側肢體活動不順,發病后四小時送入醫院。一追問,這名患者有數年吸煙史,平均每天抽煙半包,但他表示,自己并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頭顱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左側基底節區及顳葉急性腦梗塞,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可能。
無獨有偶,還有一位72歲的老先生,因左側肢體乏力伴言語不清,發病后3小時內來醫院急診。仔細詢問后發現,這位老先生已有50年的吸煙史,平均每天抽一包煙,但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頭顱核磁共振顯示:顱內血管多發狹窄,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可能。第九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翟宇副主任醫師分析說,吸煙可以成為腦中風唯一的危險因素,可能導致顱內血管多處狹窄,甚至血管閉塞。
經常被動吸煙者患腦中風機率高80%
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已成為公認的事實。吸煙可引起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甚至肺癌。但其實,吸煙的危害不僅僅如此,香煙燃燒時釋放的煙霧中含有1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對人體最有害的物質包括尼古丁、煙焦油和一氧化碳,這些物質造成對血管壁的損傷,易致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
一組資料證明:吸煙者中風發作危險比非吸煙者早10年。每天吸煙1至20支者,比不吸煙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性大3.3倍;每天吸20支煙以上,比不吸煙者大5.6倍;30至40歲吸煙者,腦梗塞的發病比不吸煙者高5倍;50至60歲吸煙者,腦梗塞比不吸煙者高3倍。吸煙癮大,年數長,煙量大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更大。
研究結果還表明,經常被動吸煙者得中風的機率要高80%。翟宇副主任還特別強調,吸煙者的腦中風發病率與不吸煙者比較,男性高1.3倍,女性高2倍,也因此,女性受吸煙的影響更大,女性往往是被動吸煙的受害者。
防煙、戒煙有效預防降低腦中風發病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風不僅是全球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且已成為長期致殘的首要病因。
吸煙是腦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危險度隨吸煙量增加。長期被動吸煙,也可增加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國外研究已證實:吸煙與腦中風關聯密切,是其獨立危險因素。中國每七例男性腦中風患者中,就有一例與吸煙相關。中國專家共識也強調:持續吸煙是腦中風的極高危因素。翟宇副主任提醒說,戒煙是預防中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健康就不要吸煙。防煙和控煙,可使腦中風的死亡率降低近5%。防煙和控煙是有效降低腦中風社會負擔的主要措施。
但事實上,戒煙率并不高。曾經吸煙者中不到20%的人成功戒煙。在35至64歲的中國男性中,60%以上吸煙。每年,中國有100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男性在正值壯年、年富力強的年齡死于煙草相關疾病。
翟宇提醒,當突然出現肢體無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語不利、意識不清、復視、聽力下降、記憶下降、行走不穩、眩暈、嘔吐等腦中風表現時,市民或家人就要提高警惕了。市民應盡早了解并識別腦中風的早期表現,以防因延誤就醫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發病后要盡快就醫,一般發病后4.5小時內,可進行靜脈溶栓治療,降低死亡和致殘風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