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們下鄉送酒的時候,經常會到南鄉一個叫做沙王的村子,那個村子八百多戶人家,在周邊算比較大的,不過是橫的走向,一條大街貫穿整個村子。村里有三家店,一家在東頭,兩家在西頭。
起初我們給西頭一家供貨,那時候他旁邊那家店還沒開。店沒有名字,店面是自家的一個小偏房。店主人是一對老夫妻,兒子兒媳在北京打工,戳起這個攤子后就走了,三畝地一個孩子撂家里。他們的店開了六年了,老劉,也就是男老板,有輛三輪摩托,一大早就去縣城市場提貨,風里來雨里去的受了不少罪。老劉不在,老太太在家連看小孫子帶賣貨,有時地里實在忙不開,他們就只在中午、傍晚開門。
我們在村東頭一家飯店歇腳吃飯的時候,知道了東頭還有一家店,飯店和過往的人常光顧。小店老板是個精明人,很早就賃下了道邊的一間門市,并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店名:“鑫源”,取滾滾財源撲面而來的意思。那時候周圍的飯店還比較火,用煙、用酒都來記賬。西側新民居工程開工的時候,賣了一陣盒飯。冷飲、礦泉水之類的也很快銷,加價率也不低,因為都是過往的人來買,不用考慮人家回不回頭的問題。老板娘對本村來買東西的都愛搭不理的。店里銷售品種也比較單一,進貨不用發愁,都是找了專人來送。小店火爆了幾年,后來漸漸不行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個是食客們都轉戰城里了,飯店關的關,挪的挪,因為債務問題,小店還受了一些損失。東邊村里新修了大橋,大家都改道從那邊過河了,這條路漸漸冷落下來,無疑是切斷了外援。小店別看對飯店賒賬,對村里人卻從不客氣,一律現錢交易,鄉里鄉親的背地里都不滿,說這個老板才是沒人情味的一個,眼睛里只有錢。小店買賣不行了,幸災樂禍的不在少數。
村東村西別看差了二里地,人們舍近求遠還是愿意到西頭的老兩口的小店去消費。老劉老板就忙活起來,進菜,進小食品,就連大桶的純凈水也自己去拉,就為一桶省下三毛錢。他的經營秘訣就是把利潤盡量的讓給大家。所有的貨都比周邊的尤其是西頭的那家小店便宜不少,有段時間饅頭多少錢來的多少錢賣,最后還搭個塑料袋。老劉夫妻特別好說話,一兩毛錢的零頭基本沒要過,鄉親們領孩子來了,還要搭上口零嘴。老劉早先抽煙,人來了免不了分上幾棵,后來受不了了,才狠狠心戒了。可就這樣,買賣也漸漸不行了。沒有前幾年紅火了。糧食賤的時候,物價也沒現在這么高,人們都舍得吃,舍得花,也不挑剔。這兩年種地輕省了,有收割機,有打藥機,但成本也噌噌上去了,讓家底薄的老百姓接受不了。一個村子的年青人開春就出去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消費層次大打折扣。每年有數那么幾天,中秋節、春節、麥收和秋收時節,才是小店的黃道吉日。可這些人們從外邊見多了市面,老劉進的貨人家是看不上的,比如他進的牛奶,城里叫“蒙牛”,他這是“蒙奶”,人家是“青島”,他這是“青雪”,都是打了擦邊球的“小路貨”,現在食品衛生那么嚴格,明白的人都躲了走。
前幾天,我們去老劉的店送貨,他唉聲嘆氣了半天,說不想干了。原因是緊跟他幾步遠,又開了一家店,是一對小夫妻開的,從外邊打工回來了,相中了這個行當是熱門,把三間大瓦房騰了出來,掙得錢都投在了上面。人家場面大,確切的說叫“超市”,給城里的聯華交了幾個錢,成了人家的連鎖,每天有配送車來給送貨,貨新鮮也全,超市開到了家門口,冬暖夏涼的,小兩口又能拉擅侃,攏得人氣很旺。我們建議老劉也裝修裝修,一進門黑咕隆咚的確實影響生意,干這么多年也該提高點檔次了。老劉又嘆一口氣,說老了,不折騰了。這兩年進貨上就看出來,受了很多騙,不光質量上把不準,因為店小,不敢壓貨,價格上也吃虧不少,什么陳列費啦,返利啦,都享受不到。現在講究的是物美價廉,咱兩邊都不占,敗走麥城是遲早的事。
經過一番考察之后,我們和新開的那家“聯華連鎖”建立了聯系。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