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段不同的跋涉里程,各有各的坎坷艱辛,也各有各的精彩。我與“‘和為貴’超市”的老板張德貴相識已經很多年了,他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扔在人堆里很快就會消失不見的那種。他一副矮胖的身材,一張黑黢黢的闊臉,一副略微沙啞的嗓音,絲毫沒有讓我對他產生值得關注的引力。然而,在一次市煙草公司舉行的零售商戶座談會上,他在臺上的一句“我的超市是從破爛里‘淘’出來的”,立時引起了我對他格外的關注,不僅在心里暗暗為他點贊。這時我才發現,張德貴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應該是我的采訪對象。于是,在一個涼風拂面的午后,在他120 平方米的超市里,我對他進行了一番細致入微的采訪。
命運多舛的童年時代
1973年,張德貴出生在黑龍江省松花江邊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張德貴的父母都是殘疾人。父親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癥,男大當婚時因為身有殘疾一直找不到媳婦。一拖再拖,終于在32歲時娶了鄰村一個26歲的瞎眼女人為妻。婚后的第二年生下兒子張德貴。雖然父母都身有殘疾,但對兒子張德貴卻是百般寵愛。張德貴對我說,他小時候父親經常趴在地上給他當馬騎,每次去鄉上趕集回來都會給他買一些糖果或糕點。母親雖然眼瞎,看不見他,他每次在院子里玩,母親每隔幾分鐘就喊一次他的名字,只有聽到他的應答聲才放心。有一次,父親去田里干活,張德貴和母親在家,他一個人在院子里玩泥巴,玩著玩著就睡著了,母親喊他名字時,聽不到他回答,母親就磕磕絆絆地摸索著在院子里尋找,由于著急絆倒了,一下子撞在院子的一棵果樹上,果樹樹干的枝椏把母親的臉劃破了,鮮血直流。多年以后,張德貴流著淚說:醒來看到母親滿臉是血,我嚇壞了。當我知道母親是因為尋找我而頭破血流時,我哭了,我發誓長大以后一定好好孝順母親。
可是,還沒等張德貴長大成人好好報答母親,母親卻在一次火災中不幸身亡。那時,張德貴剛上小學三年級,一天中午,因為父親上田里干活沒有回來,母親怕張德貴午休回家吃不上午飯,就自己摸索著在灶間為他做午飯,不慎引起火災,先是灶間里的柴禾起火,繼而燒著了房子,由于母親看不見,在往屋外跑時東闖西撞撞昏在地,等人們發現去救火時,張德貴的母親已經燒成了焦炭。賴以遮風避雨的房子燒毀了,對他疼愛有加的母親燒死了,張德貴和父親悲痛欲絕,同時對以后的日子愁眉滿面。已是秋天了,冬天馬上就來了,沒了房子他們還不得凍死。這時,鎮上的民政部門的領導來了,給他們帶來了救助款,并答應給他們建一所磚瓦結構的住房;村里的鄉親們也來了,給他們送來了米面油和棉被棉褥,還有過冬的衣服。火災無情人有情,政府和鄉親們的援助,讓張德貴和父親感到了無限的溫暖,同時又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輟學少年成了“破爛王”
由于家庭困難,張德貴勉強讀到了初中畢業,不得不放棄升學輟學回到家中,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那年張德貴只有16歲,由于長期的營養不良,身體發育很慢,個頭不高,黑瘦黑瘦的。張德貴回到家,和父親一起在田里干了一個多月的農活后,便不再讓父親上田里干活了,他把地里的農活全都包了下來。張德貴家在村子里是最窮的人家,張德貴就想怎樣才能讓生活好起來。可是他們家的土地太少了,一年的收成只夠一家人的花銷,沒有一點盈余。張德貴想在種地之余再干點什么?可他能干什么呢?出外進城打工是最快的捷徑,但是父親年紀大了,身體又有殘疾,他要守在父親照顧他。在家門口做點小買賣也是需要本錢的,而家里最缺的就是本錢。一天,張德貴聽到街上傳來收破爛的喊聲,正好家里有一些紙箱、塑料、麻袋片要賣,他叫來了收破爛的人。過完了秤,在收破爛的人從兜里掏錢的間隙,張德貴問他收破爛一年能賺多少錢?收破爛的人一臉自豪地說:“給個科長都不換。”張德貴眼里露出驚喜的神色,他實在沒想到收破爛這么賺錢。收破爛的人看出張德貴心思,對他說:“你想都別想,年輕人誰愿意干這個,又臟又累還讓人看不起,將來找對象都難。”但張德貴卻不這樣想,他雖然文化不高,但他懂得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何況自己沒有多少本錢,要想干點什么只能從本錢少門檻低的收破爛當行干起。最后,張德貴打定主意收破爛。他和父親一商量,父親也點頭表示贊同。
張德貴把家里僅有的1000元余錢拿了出來,從鄰村一個收破爛的老漢手里買來了收破爛的全套裝備——一掛小毛驢車和一桿桿秤。從此,張德貴在農閑的時候,每天起早貪晚走村串屯收破爛。櫛風沐雨,寒來暑往。張德貴頂著烈日,冒著嚴寒,不畏辛苦地收破爛。最初他收破爛,他喊啞了嗓子,曬破了脊背,雙手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又起了一層層厚厚的老繭。但一份辛苦的付出,必會迎來一份豐厚的回報。每天,張德貴把收到了一小車的破爛送到市郊的廢品收購站,都能換回幾十元的票子。張德貴把收破爛賺的錢悉數交給父親,父親都替他攢了起來,說將來給他娶媳婦用。張德貴對父親嘿嘿一笑,說:“娶媳婦不急,錢我還有大用。媳婦會有的,好日子也會有的。”隨著日積月累,張德貴收破爛賺的錢越聚越多,一天他對父親說,他想賣了小毛驢車買一臺燃油三輪車收破爛,那樣每天收的破爛會更多一些,賺的也能更多一些。父親當然同意,于是張德貴賣掉了毛驢車去城里買回來一臺嶄新的燃油三輪車。張德貴鳥槍換炮,每天開著燃油三輪車去除收破爛,三輪車的車頂固定著一個高音喇叭,喇叭里有他錄制的收破爛的歌:收酒瓶嘍;壞銅壞鐵拿來賣;舊書舊報紙拿來賣;鵝毛鴨毛拿來賣;收破爛——我們還要塑料袋,塑料袋十斤能買一塊三;收完易拉罐我再撿點瓶蓋,易拉罐想放進塑料袋,它必須才成團;曾經收過幾打易拉罐,一筆大買賣——。張德貴還印制了一些名片,名片正面印著有他的名字和電話,反面印著他收購的破爛種類。自從買了燃油三輪車收破爛,張德貴每天多拉快跑,不僅人輕省多了,賺的錢也多多了,每天都能有一二百元的收入。由于他收破爛價錢公道,從不欺騙那些不知道市場行情的客戶,獲得了很高的信譽和口碑,周圍十里八鄉的人家家里有了破爛都打電話主動賣給他,人們都親切地叫他“破爛王”。
“破爛王”喜獲甜蜜愛情
由于張德貴的勤勞苦干,沒幾年張德貴家里就擺脫了纏繞他家多年的貧苦,日子漸漸地好過起來。22歲的張德貴在村子里選了新址,重新建造了一座五間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藍屋頂、紅磚墻、白色塑鋼門窗,氣派極了。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張德貴和父親都覺得幸福就在前面不遠處向他們招手。不久之后,張德貴還真的遇到了他心儀的姑娘。那天,張德貴在一個村子收破爛,忽然聽到有一個姑娘招呼他,說她家里有破爛要賣。張德貴把車子開進姑娘家的院子里,把已經分門別類整理好的破爛,一個種類一個種類地過秤。每稱一秤,張德貴都把秤桿揚得高高的,盡量不讓賣家吃虧。張德貴過好了秤,算了一下把錢遞給了姑娘。然后他上車發動車子就往院外開,可他剛開到院門口就聽到那個姑娘的喊聲:“喂,請等等!你給錯錢了!”張德貴心里笑了!張德貴停下車,下車問那姑娘少給了多少錢?姑娘說不是少給了,而是多給了10元錢。姑娘就把一張10元錢遞給了張德貴。
其實,張德貴是故意給錯錢的。自打姑娘召喚他去她家收破爛的那一刻起,張德貴就對這個清荷般姑娘一見鐘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好感,但又不知道姑娘的人品怎么樣。于是,張德貴在付錢時故意多給了姑娘10元錢,試試姑娘的反應。姑娘交出了的答卷讓張德貴很滿意,他向知情人打聽了,姑娘名字叫王海娟,是個高中畢業生,為人賢淑文靜,是個好姑娘。于是,張德貴請姑娘村里的媒婆為他提親。由于張德貴經常在那一帶經常“出沒”,所以那個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認識他。張德貴對姑娘說,如果你不嫌棄我是個收破爛的,我可以給你一輩子的幸福。沒想到姑娘對張德貴也很滿意,親事就這樣順利地成了。2000年的元旦,張德貴和王海娟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后,兩人相敬如賓、互敬互愛,日子過得溫馨而幸福。
開超市夫妻舉案齊眉
婚后第二年,張德貴喜添貴子,一家人幸福得不得了。張德貴在外面收破爛賺錢,妻子王海娟在家里侍候孩子。一轉眼,他們的孩子上了幼兒園。王海娟覺得張德貴整天在外面東奔西跑十分辛苦,于是頗有些經濟頭腦的她對張德貴建議說:“你這樣東奔西跑風吹日曬的我很是心疼,不如我們開一家小超市吧,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利潤也很可觀,最主要的我們可以整天在一起,鸞鳳和鳴,共同經營。”張德貴想了想,覺得妻子的建議不錯,自己的家地處村子中心,還臨著街邊,開超市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況且如今開超市很有“錢”途。夫妻二人一拍即合,摩拳擦掌著著手準備。
張德貴把家里五間大瓦房騰出來三間用作經營,貨架和柜臺都是買現成的,鋁合金的。店里第一次鋪的貨都是張德貴和妻子親自上城里批發購進的。在去城里進貨之前,妻子王海娟特意對村子里的幾百戶人家的大人小孩做了調查走訪,詢問他們都需要什么貨,喜歡什么貨,然后一一記錄在本子上。在給超市起名字時,張德貴起了很多名字,但妻子王海娟都不滿意,最后王海娟起了個“和為貴”的超市名字,寓意是:和氣生財,進店即為本店貴賓。最妙的是,超市的名字和老公的名字里都含有一個“貴”字。經過妻子一番解讀,張德貴不禁豎起拇指,佩服得五體投地。
掛牌匾、放鞭炮、剪彩開業,顧客們一窩蜂涌進店里。由于事前做了深入調查,所以店里的商品都是顧客需要的、喜歡的,顧客們爭相采購,忙得張德貴夫婦腳打后腦勺,連腿腳殘疾的父親也上來助陣了。村子里原先開著一家食雜店,有同行就有競爭。在開店之初,張德貴就和妻子王海娟立下約定,無論以后生意好壞,一定要保證超市內商品的質量,以質量取勝,決不賣假冒偽劣商品,牟取不義之財。還要像超市的名字一樣,謹遵“和為貴”的原則,和氣生財,進到店里的都是貴客,都要笑臉相迎,真正以顧客為上帝。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