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3年,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也是碩果累累的一年;雖然股市低迷,但樓市回暖;雖然消費需求下降,但民族資本零售卻一片欣欣向榮。趁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東風,全國人民共筑“中國夢”。在這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時,零售業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過去,雖然成為歷史,但也有太多的經驗和不足需要我們去總結,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記住歷史,展望未來。
2013年的零售業,有哪些熱詞值得我們總結和回味呢?在此,筆者作一次盤點和總結,僅作拋磚引玉:
8、便利服務
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減退、要素成本提高,這是當前經濟的客觀現實。零售業處在經濟鏈條的末端,受到的影響也是由遠及近,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為顧客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務,逐漸成為各大小便利零售業態的首選。
號稱日本人氣最高的羅森便利店2013年正式在北京開業,到2013年底前,羅森還至少開出7家門店。相比于上海、廣州等便利店發達地區,北京市場長期都是7-11一家獨大,市場上的幾大內資便利店品牌還停留在模仿階段。不過,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變,這讓北京便利店業的競爭日趨激烈。2013年以來,內資便利店不斷加碼餐飲業務:先是好鄰居中標北京市早餐工程;聯華快客在東城區商務委的支持下推出了便民早午餐;占據地鐵出口優勢位置的樂加房車便利店也被餐飲巨鱷凈雅集團收購。
在受電商沖擊的情況下,忠實的消費者未來會成為零售商最核心的資產。精細化管理則是經營的重中之重。企業需要提升超市購物環境、品類管理、營銷策略,減少采購環節、建立高效節能的物流配送網絡、搭建先進的信息系統、鼓勵員工和管理層的有效溝通,達到提高人流、物流、資金流效率的目的。
2013年,眾多便利店終于開始脫離小型超市的影子,便利服務開始走進這些零售業態,他們在不斷拓展業務范圍,為顧客帶來一站式地便利服務。北京7-11引入打印、復印機,眾多的便利店為顧客提供熱水、雨傘、打氣筒,為顧客免費加熱。有的甚至增加了快遞、充值、家政等功能。其實便利店之所以便利,并不僅僅是因為全天24小時營業,還在于小小的店鋪承載了繳費、訂票甚至是代收快遞等便民功能。現在,許多便利店也開始逐漸嘗試探索可行的便利服務。
2013年,商務部在政策層面繼續推進便民利民服務工程,鼓勵、支持更多的零售連鎖企業和快遞企業、電商平臺合作,推廣包裹代收、代取、家政、洗衣等多種類型的便民服務。便利店利用增值服務打造多元服務模式的發展空間廣闊。
以7-11為例,其增值業務收入約占公司總銷售額的30%以上。未來,提供更豐富的增值服務、實現功能的疊加將是便利店企業的發展方向。另外,與電子商務有效銜接,形成不同于以往的供應鏈和渠道配送,也將促使便利店業態釋放新的活力。
上榜理由: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前得在集市上購買的這些生活必需品,你現在都可以在超市或便利店買到。在零售業態中,超市給人們帶來了第一波消費觀念革命,而無處不在的便利店則帶來了第二波的消費觀念革命,超市和便利店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為我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悄悄發生改變。
9、高端迎寒
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高端市場逐漸從高峰走向低谷,定位高端的禮品煙、禮品酒其銷售形勢越來越嚴峻。2013年,受“八條規定”的影響,高端奢侈品牌迎來了史上少有的嚴寒。
在開云集團披露的三季度財報中,集團首席財務官首次承認Gucci中國銷售下跌。LVHM集團2013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業績出乎意料的不理想,包括香水、化妝品、手表、珠寶、皮帶、領帶和鞋子等品類全球奢侈品市場銷售額2013年增長速度從2012年的5%放緩到4%至5%,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國。
占全球奢侈品消費1/3的中國市場近幾年一直是全球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主要貢獻者。然而2013年以來,風向首次發生了逆轉,繼LV明確表示不會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繼續開店后,Gucci也宣布放緩在國內的發展計劃。
不僅是國際知名的大品牌,一些以往“皇帝女兒不悉嫁”的高端奢侈品,也在艱難中前行。娛樂、餐飲、會所等高端場所,其日子是舉步維艱。俗話說“煙是介紹信”,卷煙一直作為“敲門磚”被世人津津樂道。但隨著“三公消費”把控越來越嚴,雖然是壟斷企業,但煙草的日子也并不太好過。2013年,有的地方甚至不允許把煙酒列入報銷名單,從而造成高檔煙、高檔酒的價格紛紛跳水。近幾年來,卷煙生產企業為了提升其核心競爭力,提高利潤來源,各大企業紛紛推出了高端品牌卷煙,傳統的“硬通貨”中華煙在價格上已經漸漸沒有優勢,高端卷煙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現象。但隨著2013年“八條規定”的出臺,絕對是這些高端卷煙的噩夢。據煙草內部人士介紹,2013年,除了“中華”等強勢品牌的日子還比較好過外,其它眾多的高端品牌卷煙無論是銷售量還是利潤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高端卷煙價格還呈現“倒掛”的現象。
相比起卷煙,高端酒類的日子也不好過。數據顯示,白酒行業2013年1-6月收入2402.1億元,利潤399.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7%、0.6%。這較過去“黃金十年”的30%-50%的年利潤增長,相去甚遠。截至12月15日,茅臺酒銷量同比增長12.5%,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8.1%,醬香型系列酒銷量8036.8噸,同比下降7.9%,實現銷售收入19.55億元,同比下降19%。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宋書玉近日指出,白酒行業“黃金十年”發展中累積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已到了臨界爆發的節點。“行業本身就有深度調整的需求。”告別爆發式增長,步入理性發展和理性消費時代。
上榜理由:
在“三公消費”影響下,全國上下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熱潮,對高端品牌的影響逐漸顯現。加之消費市場相對低迷、政策約束,高端煙、高端酒銷售量下降已經不需要理由。高端品牌很大一部分營業收入來自公務消費,個人消費占其比重并不太大,在“八條規定”的影響下,公務消費明顯下滑導致高端品牌業績下滑并不意外。如果政策不會出現松動,2014年高端品牌的日子比起2013年會更加難過。
10、外資受挫
中國零售市場有三大力量并存。它們分別是:以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Tesco為代表的外資零售巨頭;以華潤萬家、百聯為代表的國有商業巨頭以及以永輝超市、湖南步步高等為代表的區域民營零售企業。?一直以來,這三股力量以外資超市為主導。
但前不久,隨著華潤吞下TESCO中國業務,物美與卜蜂蓮花互持股權重組,中國零售市場開始上演中資外資攻防互換。僅僅在2013年上半年,就有超過6起大型并購事件。此前偏安一隅的本土超市們開始發動反擊,連續采取并購方式擴大地盤;而之前一直積極跑馬圈地的外資超市卻連連敗退,收縮防守。近日連沃爾瑪也表示2014年將關閉25家門店,而家樂福更是表現沉默。
中國超市業格局顯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昔日教父級別的外資大佬們如今一個個處于風口浪尖;內資零售企業卻風生水起,業績表現搶眼,攻防互換正成為中國零售大賣場競爭的新主線。同樣,卜蜂蓮花也看到其在華業務拓展的困難,放棄了在中國單打獨斗的嘗試,選擇與物美商業“聯姻”。雖然,和記黃埔已宣布擱置出售百佳超市業務,但是,這出一波三折的競購大戲至少也釋放出一個信號:李嘉誠承認無法將中國超市市場的潛力轉化為可持續的盈利,要么全身而退,要么就換換模式,直至找到可行之路。
相比之下,以往屈居人后的內資超市卻有可喜表現。據悉,華潤萬家于2012年新開門店88家,2013年,僅在廣州地區就計劃新開門店56家,其中新增的廣州社區超市將達50家。而永輝超市在2012年一口氣開了47家新店,到了2013年上半年,永輝創下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0%的不俗業績。
近兩年,外資零售巨頭的前進步伐一直在放慢。外資超市在歷經15年的風光后,管理、資本、政策等優勢幾乎消失殆盡,相反,內資超市效仿沃爾瑪、大潤發模式,再加上人才流動以及靈活的本土化運作,開始出現“逆襲”。
相比外資零售的日子不好過,日化亦不例外,聯合利華前一段時間對外公布,計劃在2014年底之前將其銷售的個人產品削減30%。此外,聯合利華也計劃削減大約2000個職位,并將繼續調整其投資組合。
上榜理由:
外資超市放緩在華擴張步伐,一方面是在摸索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形勢也使其對擴張持觀望態度。對于本土零售業來講,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內外資在華競合、博弈、較量的結果目前還是未知數。可以確定的是,憑借網點規模、跨國管理、技術經驗等優勢的外資零售不會很快衰落,本土零售業也不可盲目樂觀,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中國零售業格局仍將處于“外強內弱”的基本態勢。
結束語
歷史已經翻開嶄新的一頁,站在2014年的新起點上,回望過去的一年,有著太多的閃光點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18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上海自貿區的成立等等,都給零售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們期待:2014的零售業,將有更多的精彩!
相關閱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