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深圳特區報》報道 從室外走進餐廳,廣東省深圳市景田居民曲先生自覺地熄滅了煙頭。自今年3月在兒童公園吸煙被執法人員“勸誡警告”后,每次點煙,他都三思而后行。
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條例”的《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半年多來,公共場合不吸煙漸成深圳市民習慣。其開創的“先勸后罰”的“緩沖式”執法模式,將普法與執法相結合,是控煙執法收效顯著的有力保證。
前不久,中國疾控中心專門在深圳市舉辦中國城市控煙執法經驗論證會,對深圳控煙高度肯定,甚至被專家點評,與一河之隔的香港相比是“各有特色”。
“開罰”前先給一周“緩沖期”
早在1998年,深圳市就在全國率先出臺控煙條例。然而,由于10多年來未開出一張罰款,該條例被大家稱為“紙老虎”。為什么開不出罰單?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過程中認識到,操作性不強、宣傳力度不夠是重要原因。
本著“精耕細作提高質量”的原則,經過六輪聽證和三次審議,今年3月,新版控煙條例正式實施。如何確保條例的有效執行,不讓法律成為“紙老虎”?這成為擺在執法部門面前最重要的問題。
去年,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一流法治城市的新目標。市委書記王榮、市長許勤多次強調,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維護法律權威。
經過研究,市人大常委會與政府各執法部門共同確定實施方案——把3月1日至7日安排為勸阻整改期,對個人和單位的違規行為,執法隊員只進行勸導、警告、限期整改,3月8日之后才真正開罰。
在此之前后,深圳市舉行大規模的普法活動,全市各區、各相關部門和人大代表走上街頭,通過各種形式向市民宣傳控煙條例以及吸煙的危害性,力求取得最大范圍的市民認知認可。
“前期普法工作沒做好,就加大了執法的難度,也增加了社會管理的成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白天一直強調一個觀點——把錢花在普法上不冤枉。他認為,普法宣傳工作與立法、執法的工作同樣重要,市人大常委會今后將努力把普法工作貫穿到立法和監督執法全過程。
國際關系學院文化與傳播系教授董璐也為深圳開創的這種“緩沖式”執法“點贊”。他說,這種執法模式擴大了傳播效率,當一個煙民被執法隊員警告時,他會影響身邊的其他煙民,這種點對點的傳播方式,比利用大眾傳媒進行“轟炸式”普法效率更高。同時,人們對法律法規有一個認知、認可的過程后,也會更容易接受處罰。
人大代表明察暗訪監督執法
3月8日,條例啟動“罰款”模式。為了確保控煙執法不走過場,市人大常委會開創了全新的執法監督模式——將人大代表按六個選區分成六組,分別對六個行政執法部門進行監督。監督的形式多樣化,既有約談執法部門,也組織明察暗訪。
“我們的視察是‘突然襲擊’式的,不提前打招呼,各執法部門也不可能‘臨時抱佛腳’。”寶安區人大常委會負責人說,這樣的視察,讓他們了解到控煙真實情況:“一些網吧、小旅館內,還是有吸煙的行為。讓被檢查單位‘紅紅臉’‘出出汗’,才能加大條例實施的力度。”
福田區人大常委會還搞起跨區交叉監督——不僅加大對本轄區內的禁煙場所的監督,還到南山區的學校、醫院、機關辦公場所進行明察暗訪,以增強監督實效。
正是這種多渠道、大力度的監督,讓不少執法單位感到有壓力,他們表示:“人大的監督是動真格,我們的工作也不能馬虎!”
建立長效執法機制
數據顯示,條例執行半年來,共有4800多人受罰,罰款超28萬元,公共場所“吞云吐霧”的情況大幅減少。
市衛計委副主任孫美華說,新版《控煙條例》執行效果之所以比舊版要好,得益于執法力量的補充,多角度、多層面、立體化、全方位的普法宣傳實際上為執法行動掃除了很多障礙。
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的關注并沒有減少。一方面,執法監督還在以每季度至少兩次的頻率進行中,并不定期組織代表進行明察暗訪,確保條例落到實處;另一方面,組織座談會、代表論壇,查找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建立控煙執法長效機制,避免執法“一陣風”。根據計劃,明年1月,市控煙工作聯席會議還要向市人大常委會報送《控煙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控煙執法的目的絕不僅在于處罰,更是要通過條例的實施,在深圳形成濃厚的法律意識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白天說,我們還要力求通過這個條例,探索出一條立法與普法執法相結合,賦予法律法規更強生命力的法治建設路子。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