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民應該到哪里去?
商場的吸煙區拆了,火車站的吸煙室沒有了,機場的吸煙室拆了,如果說原來老吸煙室設備陳舊,通風不好,達不到煙氣不干擾別人的目的,拆除也在情理之中,但文明吸煙環境建設也因爭議而停滯,著實令煙民群體更加郁悶,真的無處可去了。
三億多煙民群體,總要有一個可以抽煙的地方。這個社會,可以種煙,可以產煙,可以賣煙,可以買煙,卻沒有地方可以抽煙。煙民一點不生氣大概是假的。
不是三億多煙民集體沉默,而是大的生存環境使得煙民沒有發聲的渠道。
我們在所有媒體所公開的視頻和沖突中,都看到了沖突事件中煙民的“可惡”與不可理逾的“低素質”,但卻沒有想到這些“可惡”的煙民長期積壓在心底的不滿與抱怨,那種到處被嫌棄和被驅趕的尷尬和無處宣泄的壓抑總會在一個不經意的時機爆發出來,引爆事件的其實并非沖突本身,充其量事件原因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張稻草,積怨才是真正的“元兇”。
我們可以用微博上個幾個知名的意見領袖或是網絡“大V”的觀點來結束這篇長文:
——別再玩兒這種一刀切的事兒了,學一下日本,整趟高鐵上會有兩三個吸煙室。日本煙民之多,大概在發達國家里能排前列,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是管理限制的同時提供方便。既然社會有這個需求,并且也沒打算全社會禁止這種產品,那就盡量兩者分開、互不影響。
所以您到日本就能看到大部分人吸煙都在專用場所,比如說便利店門口的吸煙區。不是說沒有隨便吸的,相對數量少了很多。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方式,不是讓大家全都跟做賊似的吸煙,而是有地方正大光明的吸煙。這還有個好處,就是培養大家的規則意識。
沒地方吸煙就只能選擇性違法,比如說高鐵站臺上去吸,有地方吸煙了,自然也就規矩了。
——在法律沒有作出規定禁止所有人吸煙之前,煙民自己在合適的場合吸煙,是他們的自由,乃至是他們自己的權利。而非煙民不應按照自己的喜好剝奪那些吸煙者的權利。
最后,在那些被嫌棄的素質低的可惡的煙民里,有可能下一個就是他們:
明知吸煙有害卻還堅持不戒的煙民并不在少數,一封煙民來信說:
人人都知道抽煙有害健康,但如若沒有煙草排解,有多少人根本熬不下去那么多個困頓煎熬的時刻。所以它傷人,也救命。
另外,我們討論的是一直是“控”煙而不是“禁”煙,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編后:
從這些涉煙沖突中,我們不難看出,提高煙民群體的整體素質,讓煙民有地兒可去是解決這類矛盾沖突的關鍵,文明吸煙環境建設恰恰滿足了這兩點。
不得不說,“控煙”在中國,近幾年一直是往“全面禁煙”的方向勇往直前的,顧不得中國國情,顧不得過猶不及,反對一切與“煙”有關的事物,甚至對文明吸煙環境建設的打擊和壓制,都逐漸演變為對煙民人身的嫌惡與歧視,社會大環境的渲染是造成近幾年煙民與非煙民矛盾沖突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控煙不能罔顧客觀事實,不能看不到控煙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也看不到三億煙民群體的客觀存在與社會需求,更看不到煙草行業的合法存在與有序發展,看不到煙草行業為控煙所做出的努力和投入,看不到文明吸煙環境建設所發揮的對建設美麗城市的作用與進步意義,看不到因吸煙問題激發的社會矛盾與不良影響,只是為了控煙而控煙,為了禁煙而禁煙,看似激進和“為你好”的背后,是涉煙矛盾沖突的不斷升級和三億多煙民敢怒不敢言的沉默。
莫待釀成大事才反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