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半月談》雜志社記者在內蒙古多地采訪發現,在整體控煙形勢較好的大背景下,一些基層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場所卻仍處于吸煙的重災區。不少公職人員在辦公崗位上飽受二手煙折磨。盡管《半月談》記者所描繪的現象是在內蒙古的基層機關事業單位,但是類似現象顯然并非內蒙古獨有。稍加檢索就可以發現,不管東部還是西部,南方還是北方,吐槽基層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場所抽煙現象的并不少見。
在報道中,記者采訪到一位女性公務員,她的情況頗具代表性。她說:“(在辦公室抽煙的人)其中一位,還是我們處長,就坐在我的對面,你說我敢制止他嗎?”為此,她以準備懷孕為由,向部門領導提出調換辦公室,其他女同事也紛紛效仿。最終的結果是,單位辦公室竟然被私下分成了“吸煙辦公室”“無煙辦公室”。
然而,即使換了辦公室,也不能保證非煙民可以躲開二手煙。因為有些機關單位的食堂,包括不少領導在內的煙民們,依然吞云吐霧,置旁人于不顧。按照《半月談》記者在各地的采訪發現,機關單位成二手煙重災區,越是基層吸煙問題越嚴重,尤其在縣一級機關單位,辦公室抽煙見怪不怪。二手煙問題正在威脅公職人員身體健康,干擾同事間的和諧關系,破壞機關單位和公職人員的形象。
與商場、電影院、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不同,機關單位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所以,很多公務員將機關單位剝離出“公共場所”,認為在機關單位是可以抽煙的。但事實上,早在2013年,中辦、國辦就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要把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要求“機關內部禁止銷售或提供煙草制品,禁止煙草廣告,公共辦公場所禁止吸煙,傳達室、會議室、樓道、食堂、洗手間等場所要張貼醒目的禁煙標識”。
由此可見,在有些地方,中辦、國辦的規定并沒有落到實處。原因很簡單,因為有部分領導干部未能以身作則,恪守規定。機關單位是典型的科層體制,領導和下屬之間存在直接的權力關系,這使得在抽煙問題上,下屬對于領導違反規定很難進行阻攔。再加上抽煙作為處理人情關系的一種手段,歷來有其獨特功效,所以很多下屬盡管明知領導抽煙違反規定,不但不會主動制止,反而采取迎合的心態支持這一舉動。
從整治的角度來說,要在基層機關單位實現禁煙,需要一堵一疏。一堵是要把2013年中辦、國辦發布的規定嚴格實施起來,對違規領導干部該批評教育的就要批評教育,該依紀依法處理的就要依紀依法處理。只有對頂風作案的領導干部開刀,在辦公場所抽煙的風氣才能得到遏制。一疏是指并非完全不讓基層干部抽煙,而是可以在辦公場所劃出專門的吸煙區,方便煙民抽煙。只有提供了抽煙的去處,相關的嚴格規定也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對于基層干部來說,辦公室禁煙并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這是每天上班都要面對的,只有解決了基層干部每天都會遭遇的問題,他們才能夠安心工作、提高效率。從這個角度來說,機關單位的禁煙工作,應該抓緊干起來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