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控煙條例出臺已經4年有余,但公共場所室內吸煙問題仍然存在。近日晚,高女士夫婦來到海底撈方莊店吃飯,當時高女士后面有一桌顧客在吸煙,一開始,高女士請服務員前去勸阻。但她連找兩次,服務員都沒有積極響應。無奈之下,高女士走到吸煙顧客的餐桌旁進行勸阻。結果,雙方由口角引發了肢體沖突,最終,高女士報了警。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4年多了,但在一些餐廳等室內公共場所依然有吸煙的現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廳員工稱,餐廳雖是無煙餐廳,但對于一些不聽勸阻的顧客,他們也不好將客人請出餐廳,也無權采取其他強制行為,只能做下記錄,然后給旁邊受影響的顧客一些彌補。
無獨有偶,豐臺區的另一家餐館也出了一起勸阻吸煙不歡而散的事件,而且這件事還上了熱搜。當時,餐館里4位男士在就餐時吸煙,而桌旁的墻壁上就貼著醒目的禁煙標語。一名帶著孩子的就餐者出面勸阻,結果吸煙者不僅不聽勸還出言不遜,勸阻者家人還因為擔心被“揍”向吸煙者道歉。事后,就餐者發微博“哭著舉報”了這場爭執,引發了網友近4000條關于公共場所禁煙話題的討論。而這家被舉報的餐館,可能面臨數萬元的罰款。
微博截圖
除上述事件之外,近期在微博上曝光的餐廳內吸煙事件并不少見,而且海底撈內吸煙事件絕對是熱門話題。
由上述可見,在海底撈內抽煙的用餐者的確不少,怪不得海底撈屢次登上“控煙黑榜”。
筆者不僅要說一句,室內控煙難,勸阻吸煙,更難!
說到勸阻吸煙這件事,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猶他州的餐廳老板是如何勸阻吸煙的。一言不和就噴滅火器,也是讓人驚掉了下巴。不過,比起國內溫和的勸阻吸煙方式,美國老板的方式確實太過沖動了。這位餐館老板敢這樣,也許還是因為中西文化差異導致。中國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響,這種文化總的表現為:注重個人修養、道德力量,反對武力,注重與他人、自然的和諧相處,追求精神的超脫,以“仁”和“孝”為社會架構的核心;而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礎都是源自歐洲文藝復興時的思想,這種文化,看重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注重實踐,勇于探索,富于冒險,以“愛”為其架構的內核。這就明白了為何國內和國外在勸阻吸煙方面有如此明顯的差異了。
所以,當我們在餐館中遇到吸煙人群時,到底要不要上前勸阻呢?因為看了太多案例,所以,筆者認為,勸阻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極低的,輕則不歡而散,重則拳腳相向。也許,我們應該把這些交給有關部門來解決,讓有關部門可以對餐館制定出相應的要求,如果餐館沒有起到勸阻義務,那么面臨他們的將是嚴苛的處罰。這樣一來,餐館不會再把勸阻吸煙做為“可做可不做”的事,也不會再把吸煙人群當做“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人了。推進城市控煙的腳步,維護餐館環境,從餐館自身做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