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這樣一則新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10月14日,深圳新一輪控煙‘車輪戰’正式打響,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控煙條例》)修訂后的首次控煙執法,監督的對象就是新版《控煙條例》中首次納入禁煙范圍的公交站臺。在執法現場,共有6名煙民被罰,各罰款50元,其中包括1名電子煙煙民,這也是中國內地首例電子煙吸煙者被罰?!?/p>
據了解,14日17時許,南山科技園附近的公交站臺內一名男子因吸電子煙被罰。該男子表示,自己一個多月前開始吸電子煙,剛從廣州來深圳,不知道電子煙也在深圳控煙的范圍內。
而根據深圳市控煙辦方面的介紹,新版《控煙條例》于10月1日起實施,規定深圳禁煙場所從七類增加至九類。其中,公共交通運輸站站樓行人出入口外側五米范圍內、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臺和等候隊伍所在區域列入“禁煙區”,這意味著公共汽車、長途客車、出租汽車、地鐵、船舶、民用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臺和等候隊伍所在區域將全面禁煙。
在新版《控煙條例》中,對于吸煙和煙草制品的定義明確,即“煙草制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煙草作為原材料生產的供抽吸、吸吮、咀嚼或者鼻吸的制品以及電子煙?!币簿褪钦f,吸電子煙也被納入吸煙的范疇。電子煙是近年來的一個社會熱點話題,深圳首張電子煙罰單的開出,也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快速發展的電子煙市場
近年,電子煙流行開來。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的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子煙消費者約為3500萬人,未出現大幅增長,銷量、銷售額增速也在逐步放緩,銷售額估算約120億美元。在各類型煙草制品中,電子煙銷售額已超越斗煙、口含煙,成為卷煙、煙絲、雪茄之后銷售額第四的品類。其中,北美是第一大電子煙市場,亞太是增速最快的市場。
在中國市場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煙草消費量占全球44%,而電子煙消費規模僅占全球的5%但消費規模已達40.1億元,而電子煙消費人數達736.6萬人。這一巨大的利潤市場吸引了中國傳統煙草企業、互聯網企業、新媒體KOL等共同開拓電子煙市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愛”上電子煙。數據顯示,調查者中有30.2%煙民表示使用過電子煙。
電子煙在近年來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主要就是在于生產和經營電子煙的廠商的片面宣傳和推廣。在廠商的宣傳中,吸電子煙不但沒有害處,對身體健康沒有損害,而且還可以作為傳統煙草的替代品,起到幫助戒煙的作用。但是電子煙真的如宣傳說的那樣無害嗎?
電子煙的危害與監管
與傳統香煙不同,圍繞電子煙的爭議主要在安全性方面,比如,吸食電子煙對身體到底有沒有危害?如果有危害的話,它的危害程度與傳統煙草相比是大還是小?吸食電子煙,對周圍的人又是否存在危害?其實,相比于普通香煙,電子煙的成分更加復雜。電子煙只是理論上對人體危害更小,實際上安全隱患或更甚于普通香煙。因為電子煙除了含有尼古丁以外,還可能含有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毒的醛類物質,多種化學物質混合會對人體產生復雜的影響,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和肺癌。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所爆發的疑似電子煙致死病例,為國內電子煙行業敲響了警鐘。據相關報道,美國電子煙巨頭Juul Labs計劃在年底前裁員約500人,同時該公司還將削減其營銷投入,并且利用多種方式限制青少年使用電子煙。
除了對安全的擔心之外,網友還提出了對電子煙厭惡的地方,那就是很多抽電子煙的人往往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吸電子煙。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電子煙的定義:電子煙到底是不是煙?是不是應該按照煙草的方式來監管?但是很遺憾,電子煙的監管和歸屬問題目前還不明確,于是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在監管利劍到來之前,電子煙行業依然處于一片狂歡當中。
這也使得深圳開出首張電子煙罰單具有標本性意義。這張罰單的開出,不但明確地告訴公眾,電子煙同樣會對吸煙者和其周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而且在禁止吸煙的地方吸食電子煙,將會同樣被處罰。這不但對吸電子煙的人是一種警醒,而且值得全國其他地方在控煙禁煙過程中借鑒學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